本報銀川訊 (通訊員 宋一楠)近些年來,寧夏銀川市按照“輕車、壯馬、暢路、聚力”工作思路,緊盯難點集中發力,從明確職責、減負松綁、聚力強基三個方面發力,持續為“車”減負、為“馬”賦能,有效激發基層活力,基層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干事創業、為民服務。
“為基層減負首先要從市級層面明確權責,厘清部門和基層的履職界限,同時也要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助力基層解決事務,通過一增一減實現基層治理提能增效。”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靚說。
銀川市委多次召開常委會會議,專題部署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工作,在全市開展“聽基層說、請基層議、為基層改、成效基層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明確20個市直部門牽頭負責各分管領域重點問題糾治,推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聚焦基層治理不良現象整治工作,成立由市委書記直接抓、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市委組織部、社工部等26家成員單位分工負責、協同推進,縱向上構建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一貫到底的“動力主軸”,橫向上完善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各類治理主體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變“九龍治水”為“攥指成拳”、一體領導的治理共同體。建立基層減負觀察員制度,從村(社區)“兩委”班子、村(社區)熱心村(居)群眾中選聘30名減負觀察員,以《銀川市村社區準入事項審批制度》《銀川市村社區準入事項“八嚴禁·八不準”》為主要觀察內容,明察暗訪跟進了解減負工作落實情況,從不同角度發現基層減負的“盲區”“死角”問題,挖掘減負工作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推動基層減負長效常治。
“過去我們一個村部要掛近十塊牌子,每個都屬于相關工作考核的加分項,不掛都不行。”談及往日“牌滿為患”的村部,賀蘭縣星光村黨支部書記黎偉連連搖頭。
聚焦城鄉社區組織機制牌子、黨徽黨旗及其圖案使用等,市委組織部聯合市委農辦、市民政局等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清理多余外部掛牌4300余塊,清理陳舊過時、重復上墻制度8340余項。開展已下放鄉鎮(街道)的審批服務執法事項運行情況評估,建立規范的鄉鎮(街道)權責清單制度體系,清理不合理證明事項400余項,切實讓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形式主義中解脫出來。注重常治長效,建立村(社區)機制掛牌準入制度,明確凡村(社區)陣地懸掛標牌、制度等,須經組織部、民政局、農辦核準后懸掛;建立多部門聯合常態巡查機制,定期開展“掛牌亂象”回頭看工作,切實把村(社區)機制牌子清理減負工作做深做實。
著力壯大基層工作力量,今年銀川市先后舉辦鄉鎮(街道)、社區黨組織書記能力素質提升專題培訓班3期,全覆蓋對所有鄉鎮(街道)書記和組織委員、村(社區)書記開展專題培訓,開設“書記講給書記聽”等模塊現場講授、實地觀摩先進工作經驗,幫助基層工作者開拓眼界、提升能力。
持續提升基層工作力量,在農村深入實施“找回一批在外發展優秀人員、吸引一批優秀青年大學生、發現一批產業帶頭人、選聘一批退役軍人”的“四個一批”進班子計劃。近兩年吸引200名在外發展優秀人員、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產業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34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兩委”負責人中“四個一批”優秀人才占比達82.6%,村均實現兩名以上大學生。在城市大力實施社區書記“領航工程”,暢通渠道選優配強社區黨組織書記,今年以來共有15名優秀社區工作者被選拔為社區書記、副書記,儲備3200余名優秀后備干部。選派28名經驗豐富的處級干部擔任基層治理指導員,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標準配備3452名社區工作者,配齊配強基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