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河縣孫集鎮黨委副書記戴慧英
直播,讓瓜果更有魅力
本報記者 肖家鑫
“搞直播,我從沒見過你這么多要求的。”即便從業多年,負責直播的第三方公司老板還是忍不住抱怨起來。
這個“難搞”的人,是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孫集鎮的黨委副書記戴慧英。今年5月12日,時任鎮黨委組織委員的戴慧英和時任鎮長趙小強登上了淘寶直播間,向網友推薦孫集鎮扶貧項目出產的特色瓜果。為了準備這次直播,戴慧英幾乎把全部家當都搬了過來。菜刀、水果刀、玻璃杯、榨汁機……早上5點多就起床的戴慧英,臨走前又看上了家里盛饅頭的竹籃,匆匆將饅頭扣在桌子上,拎起來就出門了。當她把箱子搬到直播間時,現場的工作人員都被“震住了”。
除了準備這些“硬件”,戴慧英還在直播細節上和工作人員反復溝通。之所以如此“折騰”,是因為在她看來,通過互聯網銷售農產品是專業的工作,絕不能只是吃吃喝喝賣賣萌,“那樣只會浪費機會,對不起貧困戶。”
這次直播,孫集鎮確定推銷的主要瓜果為西紅柿、哈密瓜和甜瓜。“賣什么也不是拍腦袋決定的,得考慮庫存、發貨時間、快遞條件等多個因素。”直播長達兩個小時,戴慧英還得準備足夠多的話題防止冷場。“一般情況下,網友對直播間的關注頂多10秒,我們得想辦法留住他們。”
互聯網賣瓜,除了產品質量,策劃和包裝也十分關鍵。“你得讓網友隔著屏幕感受到你的產品的魅力。”戴慧英總結。
這次直播,效果好到出乎意料。直播期間,14.4萬人觀看,2000多人下單,1萬多斤瓜果全部售罄。從此,孫集鎮的電商扶貧路越走越寬。
5月12日那場直播,雖然上午就結束了,但當戴慧英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10點。“我們的工作,不是上網秀一下就結束了。”戴慧英說,那天,由于訂單遠超預期,他們緊急采購了氣柱、包裝箱、網套,現場協調發貨,確保訂單能在48小時內發貨。“什么樣的包裝箱能盡可能降低壞果率?膠帶纏幾圈最合理?如何應對客戶的差評和投訴?這些都需要專業的學習和培訓,不能馬虎。”
從2016年至今,孫集鎮開展電商扶貧已經有3個年頭,“直播,讓瓜果更有魅力。扶貧工作要與時俱進,搭上直播快車,脫貧致富就多了一條捷徑。”戴慧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