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文件、會議數量減少1/3以上;督查考核減50%以上;調研活動不事先踩點,采取隨機訪、暗訪……日前,市委辦公廳制定出臺正負面清單50項,劍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層層加重基層負擔、文山會海突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問題,為基層松綁減負,激勵廣大基層干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
基層是抓落實的“神經末梢”。基層干部直面群眾,是為民服務解難題、辦實事的關鍵。一項政策經由上層動員、地方傳達,最終要靠基層去真刀真槍地解決實際問題。有基層干部表示,不怕忙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瞎忙活不出成效。現實中,基層工作事務繁多,如果基層干部經年累月深陷文山會海,疲于應付過多過頻的督查檢查,把精力大多放在趕場開會、寫材料、填表匯報上,哪還有精力干事創業、為民解憂?長此以往,影響的是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心氣兒,損害的則是群眾的切身利益。
為基層減負,是為了鍛造更強的擔當。例如,文件、會議少了,督查考核少了,基層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擺脫出來,不再困于辦公室,就能有更多時間走到田間地頭、社區學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干事創業;再如,嚴格控制一票否決,避免動輒簽署“責任狀”,以科學容錯機制激勵一線干部,把上級的考核壓力轉化為基層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基層干部腰桿挺起來了,才能勇于挑最重的擔子,敢于啃最硬的骨頭,善于接最燙的山芋。通過為基層減負,激勵基層干部在廣闊天地里大膽作為,在基層治理中創造性地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暢通“最后一公里”,切實做到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這也正體現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要求。
減負不是倡導放任自流、為所欲為,而是強化結果導向,把落實成效作為檢驗基層干部績效的“試金石”。一個基層干部是否做到永葆初心、不負使命,要以工作成效和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工作有沒有成效、群眾滿不滿意,關鍵在于抓落實。減輕負擔的同時強化結果導向,激勵基層干部摒除雜念,一門心思抓落實,形成“脫虛向實”的工作作風,是基層減負的應有之義。無論是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還是解決群眾急難事、煩心事,基層干部都需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兒抓緊抓實抓落地,確保干一件成一件,成為抓落實的行家里手。
負擔減了,責任不減。基層干部必須始終著眼于實、立足于干,瞄準群眾關心關切,把各項民生措施落實、落實、再落實,讓群眾感到新作風,體會新變化,得到真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