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佳為村里的留守兒童輔導功課。
2018年1月2日清晨,在位于陜蒙交界、毛烏素沙漠南緣的榆林市榆陽區補浪河鄉小灘村,高佳佳用沙啞的聲音與村上的黨員干部交流著,塞北刺骨的寒風侵襲著這個人群中略顯嬌小的身影。
她是90后,是全村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由于地處風沙草灘區,偏遠落后,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小灘村一直以來都被稱作“窮小灘”。2013年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畢業以后,高佳佳通過考試來到小灘村,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2015年5月,她又被推選為小灘村村委會主任,成為當時榆陽區唯一一名90后的女村主任。當時,連她自己都沒有想到,她能贏得全村人的信任,成為全村人脫貧致富的希望。
走進小灘村的村委會,窗明幾凈。村會計王生財告訴記者:“高主任剛來一年時,就干成了我們村原來10多年想干卻沒有干成的事。過去村委會連一張好的桌子都沒有,如今村委會煥然一新。村上還架設了高壓電線,解決了村民的生活及農業用電問題。同時,新建了老年幸福院和文體活動場所,籌資修了通村水泥道路。”
村民馬毛娃談起這位90后的女村主任異常感激。由于妻子離家出走,他要照顧兩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因此平日里根本沒有時間去打工,日子也一天不如一天。“高主任了解了我的情況后,立即給我聯系了鄉上的全托幼兒園,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2017年,她又資助我買了農機用具,給我申請了臨時救助,真的非常感謝她。”
兩年半的時光,村里的一次次變化,讓這名村民眼里的“女娃娃”變成了村民口中的“高主任”。
“這意味著我不再是個娃娃了,而是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對我來說這是個巨大的挑戰,我愿意接受這個挑戰。”高佳佳自信地說。
她是佳佳老師,用教育澆開夢想之花
每逢周末和節假日,小灘村的村委會里總是書聲瑯瑯。村里的留守兒童們整齊地坐在村委會黨員活動室里認真聽佳佳老師為他們補習功課。
扶貧先扶志和智。來到小灘村后,擺在高佳佳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改變群眾落后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我剛來的時候因為年紀小,缺乏經驗,村民們并不接受我的意見,一些貧困戶因為不理解相關扶貧政策,還或多或少有一些抵觸情緒。”高佳佳說。但是,面對困境,高佳佳并沒有退縮,而是從孩子入手來解決大人們的思想問題。
“小灘村的村民很樸實,只要你對他們好,他們就愿意聽你的。因為教育水平低,這里的孩子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尤其是英語,大多只能考三四十分,于是我決定為孩子們補習。每到周末,我就和他們相約在村委會的黨員活動室里,為他們解答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高佳佳說。
為進一步培養小灘村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高佳佳主動聯系在校大學生和優秀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間進村為家長和孩子們開展公益教育講座。她還邀請城里的孩子來小灘村,與這里的留守兒童一起繪畫、下棋、踢足球,通過“手拉手”,積極培養當地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漸漸地,村里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去了,高佳佳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別看她還是個小女娃,能干得很,她能把村里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提上去,也就一定能把我們小灘村治理好、發展好。”村民劉忠全高興地說。
她是高主任,借治沙精神拓展產業之路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樂觀向上、無私奉獻、持之以恒、創新進取”,這是臨近小灘村的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24字精神。高佳佳說,這樣的精神深深地影響了她,感染了她,改變了她對工作的態度。她就是帶著這樣的精神,開始了在小灘村的工作。
“我們小灘村一直以來就是搞種植、養殖業,經濟來源很單一。一旦遇上自然災害,生活就變得很艱難。”村民謝文治說,“高主任來了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告訴我們,小灘村不僅要用好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的精神,還可以借此傳承治沙精神拓展文化旅游產業。”
高佳佳成了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精神的宣傳者和踐行者。挖掘治沙精神及獨特的陜蒙民俗文化、發展農家樂、建設新型旅游度假村……在高佳佳的帶領下,小灘村發展鄉村旅游、建設美麗村莊的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新的產業還在摸索中,風險肯定不小,因此村子傳統的種植、養殖業絕不能放棄,但必須改變,才能更好地規避村民們的風險,提高收益。”高佳佳說,“我和村‘兩委會’班子及村民代表商議后,決定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快建設村級肉食品加工廠,幫助養殖戶拓展銷路、增加收入,并在全村開展‘村級指導養殖收購+農戶適度規模養殖+合作社加工銷售’,實現統一經營管理,統一物資配送,統一收購銷售。”
如今,小灘村的集體經濟合作社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小灘村,這座大漠邊緣的小村莊,正在“女娃娃”的帶領下向著“綠洲”奮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