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黎豐艷和羅朝的奶奶陳伍連
“喂,羅朝嗎?下周你記得把票據帶到鎮上來,我幫你到脫貧辦辦理利息補貼。”
“好的,謝謝你啊!”
這一通電話發生在11月15日,打電話的人是陜西省安康市寧陜縣皇冠鎮南京坪村的大學生村官黎豐艷,她正在通知貧困戶羅朝來鎮上辦理脫貧貸款利息補貼。
羅朝是黎豐艷在村里幫扶的貧困戶之一,今年40歲。他和80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奶奶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羅朝也在五年前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一直靠藥物維持,祖孫倆平時除了看病很少出門。
黎豐艷回憶說,去年10月27日,自己第一次去羅朝家走訪,當時他很不配合,在交流過程中,表情嚴肅甚至有點戾氣,言語中總是流露出對村干部的不滿。黎豐艷覺得這可能是因為雙方還不熟悉。為了消除羅朝的戒備心理,她每隔兩三天就去走訪一次,和羅朝的奶奶聊聊天,嘮嘮家常,順便也開導一下羅朝。漸漸地,羅朝開始轉變了,一貫冷漠嚴肅的臉上竟然有了笑容,還主動和黎豐艷談起自己的病情和病因。原來幾年前當地一家企業征地開發,給羅朝家10萬元補償款,他覺得太低,但幾經協商最終還是維持原價,他一時想不開就患上了疾病。5年來,他無心也無力出門打工,補償款已經花得差不多了,對未來充滿顧慮和迷茫。
心結打開了,接下來幫扶就有了方向。黎豐艷向村干部及附近的村民了解了當年事情的經過,和羅朝自己所說的八九不離十,她走訪時就開始格外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循循善誘開導他:“人不能糾結在過去走不出來,你現在還年輕,以后的日子還要好好過,不能總待在家里等著政府救濟,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你兩手空空,就算有機會了,也未必能抓得住,你說對吧?”羅朝每次都很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點頭。
在黎豐艷的開導和鼓勵下,羅朝到鎮內的酒店應聘了服務員,每月能拿兩千元工資。看到羅朝大膽邁出了第一步,黎豐艷別提有多高興了。羅朝說:“累是累點,但是能賺錢,我挺開心的。”遺憾的是由于身體原因,他只在酒店干了兩個月。看著他家里再次陷入困境,黎豐艷跟村支書商量,為羅朝申請了環衛公益性崗位,聘請他在鎮內打掃衛生,每月1000元。今年8月,黎豐艷替他家寫了低保申請,經過村委會評議及鎮民政所復審,很快通過,從10月1日起,他家開始享受每月694元的低保。羅朝的奶奶陳伍連拉著黎豐艷的手感動地說:“娃呀,你時刻替我們家操心著,有啥好政策也幫我們娃兒申請,實在是太感謝了!”“奶奶,您不用客氣,只要羅朝好好干,我幫著也有信心。咱們一起努力,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黎豐艷笑著對陳奶奶說。
現在每天早晨,都能看見羅朝早早地出現在他負責的清潔區前,認真地打掃著衛生。而這一切的變化,黎豐艷看在眼里,樂在心里。在黎豐艷的鼓勵下,羅朝又利用脫貧貸款栽種了100窩豬苓。羅朝說,等豬苓長成后大概有400斤,按照現在市場上20元一斤的收購價,能賣8000元。下一步,他還打算自己再種點其他中藥材。
羅朝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墻體多處開裂,黎豐艷多次勸他搬到集鎮安置點,但是他說自己住慣了,不想離開這個從小長到大的地方,想通過房屋改造繼續住下去。這遭到了黎豐艷的反對,她告訴羅朝:“這房子好幾處都裂開了,改造也不能解決問題,住著太危險了,必須搬。”經過一次次做思想工作,羅朝終于同意搬到集鎮安置點,黎豐艷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
現在,黎豐艷每次去羅朝家,奶奶總是忙前忙后要給她做飯,倆人經常手拉著手坐在院子里聊天。陳伍連說:“這女娃兒對我們家好得很,一門心思幫著咱,她就是我的親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