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毛頭孩子,來到咱這又偏又窮的黃河灘區,既沒資源又沒經驗,肯定干不了什么事”。初來乍到,村民們對他投來不信任的眼神。現實與理想的天壤之別,讓他雄心勃勃的夢想被當頭潑了一瓢冷水。也正是從那一刻開始,他決心一定要撲下身子踏踏實實為村民干點實事兒。他就是今年8月份剛剛任職于山東菏澤鄆城縣李集鎮李集村的選調大學生村官高守波。
先當村民再當“村官”
2017年8月1日,高守波放棄讀研繼續深造的機會,帶著對家鄉農村土地的特殊感情,毅然決然地從大學校園來到位于黃河灘區的李集鎮李集村擔任選調大學生村官。這期間,他經歷了心理上天與地的落差,現實中困與苦的考驗。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從小對農村就有著深厚而特殊的感情。我的村官之路,就是要從重新了解農村、做好農民開始。”任職第一天就被村民潑了冷水的高守波默默地告誡自己。
為了盡快熟悉環境轉換角色,他決定要先當村民再當“村官”。于是他翻閱了大量資料了解村子的基本情況,一有機會就走訪村干部、老黨員、低保困難戶和致富能手,利用閑暇時間到田間地頭多走多看多學習,了解村情調查村況。幾個月下來,村民們和他慢慢熟悉起來,從剛開始的不信任、不愿意多談,到逐漸能聊一些農家話,拉家長里短,主動給村里建言獻策,漸漸地村里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為“小高”。“小高,嬸剛蒸出來的熱包子,趁熱乎吃一個”,“我家那電視不出人了,小高有空幫我來瞧瞧啊”。現在他成了村民逢事便找的“小智囊”,與村民之間的距離更近了,感情也更深了。
專業優勢“顯身手”
對于大學生村官來說,從大學直接到農村基層,受閱歷和資源等限制,短時間內“創偉業、做大事”很難。但高守波認為,腳踏實地為村民辦好每一件小事兒,真心為村民服務,也是成功。
隨著近幾年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發現多數村民家里都購置了家庭轎車,但村里沒有專門汽車4s店,一旦汽車出現一點小故障,就要跑到鎮上或者幾十公里外的縣城維修,這成了村民一件比較頭疼的事。很快,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利用大學期間學習的車輛工程專業知識,在李集村建起了以汽車、農用機械檢測,保養知識宣傳為主的“大學生村官公益服務站”,幫助村民解決這些看起來不起眼,但非常實用重要的事。
自建站以來,他已免費為村民檢測維修汽車及農用機械百余臺,車輛保養知識宣講十余次,受益群眾達到600余人,村民紛紛點贊“大學生村官公益服務站”。村民王守明說:“上次正趕上收棒子,我三輪車在地里壞了,多虧了小高及時趕來,不一會功夫就給修好了,如果拖到鎮上修至少要上百塊錢,小高一分錢沒要,還給講車得咋保養才能用的久。小高這孩子真不孬,是個干實事的娃。”
做好小事兒贏尊重
“學燈塔用燈塔,咱們村官小高把“燈塔”親自送到家,手把手教俺下載注冊它,黨的好政策里面都有啦”,最近在李集村流傳起老黨員侯愛英大娘順嘴編的一串順口溜。
針對農村黨員數量多、年齡普遍偏大、外出黨員集合困難等特點,小高結合任職村實際,利用中午晚上農閑時間,采取“年輕黨員集中統一注冊,外地黨員實時指導注冊,老黨員上門幫忙注冊”的分類注冊原則,使其任職村成為全鎮第一個注冊率達到100%的黨支部。鎮黨委了解到小高實行的注冊方法實用高效,將其先進做法在全鎮推廣,小高也主動請纓志愿作為全鎮“燈塔—黨建在線”注冊指導員,對各村黨支部管理員進行統一培訓,在全鎮掀起了一股“學燈塔用燈塔”的熱潮。
老黨員李忠德說:“小高給下載的這個“燈塔”真是不孬,這里面把黨的好政策都拍成視頻、動漫了,我們更愿意看也更愿意聽了。”
作為任職在基層一線的大學生村官,小高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踏踏實實、平凡崗位上的點點滴滴! 他用自己的言行展示著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執著追求,用青春書寫對家鄉這片熱土和人民深沉的愛與責任! 現在的他,更熱愛珍惜農村這片廣闊的舞臺,在這里堅持著自己最初的夢想,“不忘初心、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