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準格爾旗緊緊圍繞中央戰略安排部署,把大學生村官工作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工作來抓,積極探索培養新模式,著力完善工作新機制,有力推動大學生村官隊伍的健康發展。
精細化培養,做精大學生村官培育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列入全旗干部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基本形成了多層分類立體的培養模式。一是結對幫帶指導,提升能力素質。建立鄉鎮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村級組織負責人、機關下掛干部、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及致富能手與大學生村官結對幫帶的機制。二是打造村官文化,彰顯時代風采。創響“基石”品牌,編輯出版大學生村官《基石》季刊、《基石》月報、《基石》畫刊,開展大學生村官下基層文藝匯演,自作大學生村官標識、自編《大學生村官之歌》,全方位展示大學生村官的精神風貌。三是特色培養模式,發揮個體特長。2012年,擇優選撥21名大學生村官建立講解、宣講、信息服務隊,全年共開展講解、宣講、民情調查269場(次),實現了作用發揮和個性優勢的有機結合。四是政策扶持引導,推進創業富民。創建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基地、創業經濟實體,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提供政府貼息貸款、設立創業基金,多舉措扶持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2010年建立的大學生村官創業示范基地,目前規模已擴展到17畝,創業人數從1人增加為5人,提供就業崗位25個。
規范化管理,做嚴大學生村官管理工作。按照“嚴管厚愛”的原則,大力推進大學生村官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一是構建合理工作機制。在旗委組織部專門內設大學生村官管理科,初步形成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鄉鎮街道具體負責的領導體制和鄉鎮街道、管理科雙重管理的日常工作機制。二是出臺專項管理制度。本著實用、可操作的原則,出臺了《準格爾旗大學生村官管理辦法》,從大學生村官計劃選聘、培養使用、考核評價、激勵待遇等方面進行制度化規范,保證有章可循。三是實行村官依崗定責。對擔任“書記助理”、“主任助理”等職務大學生村官,分解明確6項基本職責、5項基礎工作任務,細化、量化各崗位職責,真正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四是建立客觀考評體系。旗鄉兩級按一定賦分權重,實行雙重考核,旗開展年終考核,鄉鎮負責平時、半年考核,確定優秀、稱職、不稱職三個等次,考核結果記住個人檔案,作為選撥聘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五是進行后續跟蹤管理。對轉聘進入鄉鎮政務大廳和轉聘留村工作的大學生村官繼續跟蹤管理,對工作成績特別突出、工作表現特別優秀的,推薦列為鄉鎮后備干部人選,確保大學生村官培養使用不斷層。六是探索建立競爭機制。積極探索“能進能出”競爭機制,明確大學生村官擔任村級組織正職且群眾認可、業績突出的可提拔使用;對服務期考核不稱職的、多頭建立聘用關系的予以解聘。
多元化發展,做優大學生村官流動工作。通過統籌整合各類資源,積極暢通輸送優秀大學生村官的通道。一是鼓勵留村任職。對進入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大學生村官予以長期聘用,并繼續享受中央及地方的專項財政補貼政策。在2012年村級“兩委”換屆選舉中,132名大學生村官進入村級“兩委”班子,占全旗在崗大學生村官65%。二是定期擇優轉聘。采取“考核+考試”方式,對服務期滿2年、綜合素質好、群眾認可度高、業績突出的大學生村官擇優轉聘,轉聘后享受同級事業單位聘用人員工資待遇。截止目前,120人轉聘鄉鎮政務大廳工作,58人轉聘后留村工作。三是鼓勵參加各類考試。建立政策傾斜機制,加大招錄力度。目前有112名大學生村官考錄到旗直單位工作。四是拓展推薦渠道。注重提高大學生村官參政議政、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在“兩代表一委員”選舉中,通過組織提名推薦、好中擇優,推選2名大學生村官當選市人大代表、1名市政協委員、1名旗人大常委、1名旗政協常委、3名旗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