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南芬區思山嶺街道黃柏峪村采訪時了解到,大學生村官于祿為黃柏峪村開網店,讓當地的虹鱒魚、山野菜、核桃和榛子等農產品上網“觸電”,拓寬了農產品的市場銷路。
今年以來,思山嶺街道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文化程度高和熟悉現代網絡科技的優勢,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運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為農產品拓寬銷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畢業生于祿在淘寶網開網店,幫助黃柏峪村銷售虹鱒魚、山野菜、核桃和榛子等農產品。他到農戶家中采集素材并制作精美圖片,讓更多的外地人通過互聯網選購黃柏峪村的土特產。只要客戶登陸淘寶網,搜索“印象南芬”,就可以進入黃柏峪村網店界面,看到虹鱒魚、山野菜、核桃和榛子等農產品的精美圖片。據介紹,網店剛開不到兩周,就有很多外地客戶在網上關注和咨詢。一位北京客商在網上看到黃柏峪村網店界面后,開車來到黃柏峪村購買了1500公斤虹鱒魚,虹鱒魚養魚戶高興極了。
于祿告訴記者,黃柏峪村山青水秀,資源豐富,不僅有很多優質的農產品,也是旅游的好地方。下一步,他將借助互聯網為黃柏峪村打開一個更大的窗口,讓更多的外地人了解這里的風土人情。不僅要讓土特產遠銷外地,還要讓各地游客到黃柏峪村來旅游,甚至通過網絡招商引資,從而推動當地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