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3月,本溪滿族自治縣觀音閣街道花園社區大學生村官李昂參加了就業局舉辦的一個成果展覽會,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被一幅幅生動的剪紙作品所吸引,心想如果我們學會了剪紙,就可以讓更多的下崗待業人員再就業,讓更多居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了。
昨天上午,記者看到大學生村官李昂的部分作品,從一幅幅剪紙中,很難看出作品出自一名初學者之手。采訪時記者了解到,李昂學剪紙的目的并不是只為了興趣和愛好,她想通過剪紙讓失業人員多學一門手藝。常看報紙的她,了解到我市正在推進剪紙文化產業建設,而且還建有剪紙文化創意產業園,剪紙文化產業的未來一定會大繁榮、大發展。
求學路很艱辛 為了百姓值了
2012年畢業的李昂,參加了大學生村官考試,被分配到本溪縣觀音閣街道花園社區,擔任社區助理一職。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剪紙,開始學習剪紙,她想將滿族傳統剪紙作為帶動居民致富的產業。
剛開始,李昂只買了很普通的手術刀和一些紅紙,在網上看視頻學習。為了學習剪紙,李昂發現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包括書法、繪畫、制圖軟件等等。她便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學習。長時間的學習讓李昂的右手磨出了繭子,有幾次,李昂感覺太累、太難了,想要放棄,但是想想當初的理想,又堅持了下來。
后來,花園社區杜主任知道了此事,非常支持她,并鼓勵李昂要堅持。“杜主任在我學習剪紙的道路上,對我幫助很大。她常常鼓勵我要多學習,多創新,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有好的作品,推廣市場,才會帶來經濟效益,帶領居民致富。”李昂說。
小規模銷售 成立學習班
到2013年年底,李昂的剪紙作品初具規模。2014年初,李昂的一些“福”字和春節相關的作品誕生了。剛開始,大部分作品是免費送出去的。后來,靠熟人介紹,身邊的朋友和有需要的人開始找李昂聯系,一點點地把作品銷售出去。
一些來社區辦事的居民,看到社區墻上掛的剪紙作品,都紛紛贊揚,有的人還提出特別希望能學一學。2014年3月末,李昂在社區組織了一個學習班,教居民剪紙。目前,學習班已有十余人,年齡最大的有52歲,最小的只有8歲。大部分是下崗待業人員,這也是李昂最初的理想,希望他們可以通過學習剪紙再就業,從而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的生活。
李昂最初的剪紙作品大部分以滿足社區活動為主,代表作品《和諧滿鄉》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而現在的剪紙作品是根據顧客的需要,剪出一幅幅令顧客滿意的作品。
目前,學習班的成員,已有3名可以獨立完成簡單的作品。李昂帶著居民,一點一點地開拓市場。“當下,年輕人喜歡在網上購買東西。所以,我在考慮開個網店,讓我們的剪紙作品走出去,使它們的價值實現最大化。”李昂告訴記者。
據居民王女士介紹,今年5月份開始和李昂學習剪紙,非常喜歡、熱愛剪紙,并且能通過自己的雙手取得勞動成果,很是欣慰。“把我們滿族傳統的剪紙文化推廣出去,還能給我們百姓帶來效益,是一件大好事。”王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