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江蘇省灌南縣委組織部了解到,在新一屆鄉鎮領導班子換屆中,全縣有7名大學生村官當選副鎮長。至此,自2012年以來該縣共有23名村官先后走上了鄉鎮領導崗位,平均每個鄉鎮2人。他們有的任職副書記,有的任職副鄉鎮長、有的任職人大副主席。
“大學生到村任職,給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鄉村振興不可多得的人才。”灌南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苗林介紹,該縣大學生村官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得益于科學系統的鍛煉培養。據了解,該縣建立了大學生村官三級培養體系,即由村“兩委”副職到村“兩委”正職再到鄉鎮領導崗位的培養鏈,并根據個人特長、崗位特點進行精準滴灌、跟蹤培養。
從校門到農村,融入是第一步。灌南縣建立了“3+1”聯系幫帶制度,安排有豐富基層經驗的鄉鎮班子成員、包村干部、村書記擔任大學生村官導師,在思想上幫、學習上引、工作中帶、作風上教,幫助他們快速融入農村,沉下身子,干事創業。2016年夏,王雪從徐州醫科大學畢業后,來到堆溝港鎮五隊社區任職,鎮黨委安排副書記吳祥、包村干部黃金才、村書記沈柳3人擔任她的幫帶導師,導師們要求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群眾“跑腿”。“兩個月時間就幫群眾代辦了70多件事情。”就這樣,王雪很快熟悉了農村工作流程,和村民們打成了一片。
“農村是大舞臺,一線是練兵場。”張店鎮黨委書記朱效漫對村官的成長有著自己的思考,“要推動優秀大學生村官到最艱苦、最吃力的崗位去鍛煉。”吳利民2013年擔任大學生村官,今年3月,張店鎮黨委安排他兼任孟莊村黨支部書記。孟莊村是遠近聞名的軟弱渙散村,基礎設施薄弱,問題矛盾突出。連續3個月,吳利民騎著電動車挨家挨戶走訪,“走訪了每一戶群眾,拜訪了每一個黨員,梳理出12個急難事項。”對這些急難事項,吳利民在鎮黨委會議上進行了陳述,班子成員一起會商解難,由此他快速明晰了工作思路,并著手付諸實施。
為了打造大學生村官培養鏈,灌南縣將大學生村官納入青年后備干部培養計劃,在青年干部“半月談”交流平臺中,定期設立大學生村官專場,組織他們交流心得、分享經驗、研討業務。同時拿出一定數量的鄉鎮領導崗位,選拔使用表現優秀的大學生村官。2017年8月,該縣選派10名政治素質過硬、工作實績突出、發展潛力較大的大學生村官,到鄉鎮和園區掛職,參與班子分工和包片包村,進行全方位鍛煉,推動綜合能力上臺階。
“我的成長之路,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2010年到村任職的張曉蓓,已有兩年多的副鎮長經歷。8年來,她歷任三口鎮小南、堯河、大港3個村的黨組織書記,在堯河村,她還是書記主任一肩挑,因為工作業績突出,于2015年當選江蘇省“吳仁寶式優秀村書記”,并于2016年4月當選三口鎮副鎮長,2018年2月任新集鎮副鎮長。基層工作歷練,使她變得沉穩而精干。
目前,灌南縣有在崗村官106名,其中擔任村“兩委”副職以上的78人,有10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從配角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主角,成為鄉村振興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