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翁新強和村民一起種植五味子。
2015年12月初,湖北省第八批“揚帆計劃”項目評審結果出爐。十堰市大學生村官翁新強的秦巴山區北五味子產業化發展項目,在全省89個項目中位列第一,獲得最高的、也是唯一的10萬元扶持資金。
記者翻看翁新強的資料發現,這位拔得頭籌的村官竟然是2015年8月份才剛剛到崗的新聘村官。按理說一位新聘村官在三四個月內能摸清村情、處理好一些日常村務已屬不易,但翁新強卻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做出一份全省第一的創業項目規劃,個中緣由,值得咂摸。
高考時發誓,畢業后5年必定回村
“我們公司采用‘互聯網+農業’的新型產業模式,將秦巴山區原生態的五味子和香椿及其衍生加工品,銷往全國各地。”在項目評審現場,翁新強用6分鐘的時間介紹了自己的創業計劃。隨后,評委向翁新強拋出一個問題:你從中國地質大學這所211高校畢業,就業選擇的空間很大,為什么愿意回到家鄉當村官?
當村官之前,翁新強在城里有份不錯的工作,年收入十幾萬。他的家鄉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地處三省交界,連手機網絡信號都不穩定。 “家鄉是落后些,如果我不愿意回來,還有誰愿意呢?”翁新強告訴記者,自記事以來,村里考上大學的僅2人,他是其中之一。高考之前他曾暗下決心,如果能考上重點大學,畢業后5年必定回村,為家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近兩年翁新強逢年過節回家,總聽到村民嘆息:“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根本賺不了幾個錢;出去打工又沒啥技術,只能干苦力,行情不好時,只好灰溜溜地回老家。”村民的話像針一樣扎進他心里。翁新強想,農村是個巨大的“富礦”,亟待“開墾”。要是在家鄉做一個農業項目,既能讓老百姓有事干有錢賺,又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豈不很好?
放棄企業年終獎,及時回到村上
立志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翁新強,2014年決定報考大學生村官,11月份當他打算報名時,卻發現當年招聘早已結束。巧的是,家鄉村兩委換屆選舉開始了。翁新強轉換思路,參加基層換屆選舉。選舉的那天,翁新強一邊忙著準備演講,一邊忙著發調查問卷。“家里有幾口人,全年收入多少,想發展什么農業項目……”調查問卷設計得細致而全面。村里人紛紛說:“嘿,這個玩意挺新鮮,年輕人就是不一樣啊!”翁新強說,很多村民都是第一次接觸調查問卷,他們感到很新奇,答起來很認真,調查效果很不錯。“村民給了我好多建議,種植藥材的意向比較集中,比如五味子、連翹等。”
最終,翁新強被選為村委會副主任。他立即從原先的企業辭職,風風火火回到家鄉,根據調研結果確立創業項目——五味子種植。翁新強告訴記者,如果他再拖幾個月,可以在企業拿到三四萬元的年終獎。“然而我一刻也等不及了,年底就在地里試種了一畝五味子,播種下了發展的希望……”
借助專業力量,產業華麗升級
2015年5月,翁新強報考大學生村官,如愿以償。然后,他將五味子苗分發給當地的村民。他說,“這個項目不是我個人的項目,事關全村人幸福。”翁新強明白,要發展一定規模的特色產業絕非易事,必須組建一支創業團隊。于是,他找了幾個好朋友一起干,創業團隊成員中不少是他從外面的大公司“挖”來的,有懂農業技術的、有懂財務的、有懂文案的,各司其職,精誠合作。“團隊的所有成員都看好這個項目,所以現在愿意吃這份苦。”
然而,翁新強有著更大的謀劃。種植五味子只是產業鏈的第一環,要真正把一個項目做大做強,必須實行產業升級,既解決五味子的銷路,又增加產品附加值。翁新強以前在國內一知名白酒企業做過市場銷售,他發現“五味子紅酒”還不為消費者所熟知,潛在市場可期,是個不錯的產業升級之道。為了驗證他的想法,翁新強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找答案。“在科研專家的努力下,五味子紅酒已經研發成功了,目前正在申請專利。還有五味子蜂蜜、五味子糖漿等。”翁新強透露,他已經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達成了意向性合作,五味子紅酒廠也在建設中。“產品科技含量高、可復制性低,將來一定能夠一炮打響。”翁新強信心滿滿。
記者手記:“揚帆計劃”評審結果公布后,記者在第一時間聯系翁新強,電話那頭均無人接聽。幾個小時后翁新強才回復短信說,剛才一直在指導村民種植五味子,沒能抽出時間接電話。翁新強進一步解釋說,創業項目獲得省里比賽第一名的消息在當地傳開后,好多民間資本紛紛伸出“橄欖枝”。他坦言,時不我待,必須抓住這一大好的發展機遇。
翁新強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從城市毅然回到家鄉創業的勇氣,準確把握市場的能力,深入調研收集民意的功夫,都值得大學生村官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