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婦女進村“兩委”工作開展如何?女村官掌事較男主官有何優勢?在2015村“兩委”換屆選舉前后,記者走訪了福建福鼎市具有代表性的幾個村落,通過女大學生村官、外來媳婦村主任、本地女村支書三種類別,借以洞悉福建女性參與村務管理的成效,以及福建女村官的發展趨勢。
山里“飛”回了女大學生村官,村“兩委”朝高文化程度方向發展
李美麗是福鼎市佳陽畬族鄉龍頭彎村的一名女村官。初見她時,一身鵝黃的無袖衫映襯著她靦腆羞澀的臉龐,同行人大抵不會想到,這樣一個年輕的“90后”女孩竟是由12個自然村組成的龍頭彎村的村委會主任。
“美麗是我們村前陣子高票當選的新主任!”提起這位有著大學學歷的女村主任,村民周文珍連豎大拇指,“我們家里種的蔬菜想掛到網上賣,可我們不懂電腦,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美麗年輕、有文化,有她在,我們再也不要為這些事發愁了。”
原來,2014年底,本在福州市區從事會計工作的李美麗,放棄了每月3000多元的薪資,放棄了城市生活的繁華便捷,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故土。“城市生活雖好,但我畢竟是從這個小地方走出去的,家里有媽媽和弟弟,回來對家里也有個照應。”美麗的話語樸實而真摯。
然而,女村官的工作并非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捉襟見肘的薪資及繁瑣的村務工作就先給了美麗當頭一棒。“剛回來時擔任的是村主任助理,監管綜治工作,每月加上婦聯的補貼,一共只有1000元,薪資上的落差,加上對村務工作不熟悉,多少會有些不適應。”
“后來我慢慢發現,村務工作雖然繁雜,但可以接觸到很多鄉親。由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對于政策的了解和網絡知識幾乎處于空白狀態,我正好可以幫到他們。”李美麗回憶,去年5月,村里的蘭師傅切割油桶時,腿不慎被炸傷,由于對醫保政策缺乏了解,超過了醫保時間,熱心的美麗立馬輾轉各個部門,撰寫報告為蘭師傅分憂,“可能也正是這次事情后,我發現其實我們的工作對村民有很大幫助,我喜歡這種感覺。”
外來媳婦成了本地村官,村“兩委”朝“開放式”方向前進
柏洋村是遠近聞名的全國美麗鄉村示范點,在這個“家家住別墅”的美麗村落里,“張秋香”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短發、瘦小、干練,是秋香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而一聲暖暖的“香姐”,則是村民們對她打心眼兒里的信任和支持。
“我們這個村是個‘移民村’,我們家是2000年搬過來的。”村民林大姐告訴記者,當年她和丈夫拉著板車趟著泥水路一路來到這里,眼前看到的都是荒涼的景象,“那時的路一顛一顛的,坐不穩就會翻車,我還懷疑這里能不能住人。”
讓林大姐頗為驚喜的是,十幾年過去了,柏洋村蓋起了統一風格的村民“別墅”,搭起了公園,還建起了少見的農村幼兒園。“您瞧現在我們住得多好,絕對不比你們城里差!還有這路,直通高速路口,泥巴路變黃金路了!這多虧村干部的規劃管理啊!”
其實,和林大姐一樣,張秋香也是個“外來戶”。自1990年嫁進這個小村莊后,外來媳婦張秋香就沒把自己當成外人。“1993年我們村還是個負債13萬的特困村,住的還是上世紀50年代的舊房子。2001年時我參與村里水費收繳的工作,2004年成了婦代會主任,2009年當選為村主任。”一路走來,張秋香始終將自己視為村民的一份子,“我只是一名普通村民,是一個平凡本分的農村婦女。”
正是這份樸實和責任感,在帶領村民致富的道路中,張秋香多次以個人名義為村民擔保,共為創業村民協調小額貸款80萬元,重點扶持養殖彈涂魚60畝以上的養殖戶,充分發揮典型帶頭作用。“有次我在銀行里,看到一個村民要貸款10萬創業,銀行說要有擔保人,秋香毫不思索就喊著‘我來’,一下子為那么多村民擔保,這個女村官不簡單啊!”村民贊嘆道。
對于村民的這份肯定和贊許,秋香感恩在心,即便自己家中上有80歲老人,下有一雙兒女,她還是堅持著這份繁雜而有意義的工作,為每一位村民默默耕耘者。
土生土長的女村官,村“兩委”朝“本土化”方向發展
太姥山東麓紗帽峰下,一朵由城墻壘砌的古堡村落靜靜綻放。王雪平是瀲城村黨總支部書記,與其說她是有著2198戶籍人口村子的“女管家”,倒不如說她是村里鄉親們的大妹子。
從2001年擔任村計生管理員到2005年當選婦代會主任,從2009年的村支部副書記到如今的村黨總支部書記,在瀲城村土生土長的王雪平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她對這份土地的熱愛,而作為村里的首位女支書,她的這條管理路最初走得并不順暢。
其實,王雪平心里的這份忐忑,還源于村里“重男輕女”的傳統。由于村里兩委競選,需要將參選人名單以公告的方式貼于村部,往來的村民見了女競選人,免不了有些議論。“當時村民對我的質疑聲也陸續傳到我這里,他們懷疑一個婦女能做什么?究竟有沒有這個能力挑起整個村的大梁。”
就這樣,帶著些許躊躇,夾雜些許期待,王雪平還是高票當選了瀲城村黨總支部書記。而其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變農村婦女傳統觀念。
“以前的農村婦女平時就在家帶孩子煮飯,摘摘茶葉,無聊時就圍在一起打撲克,我覺得她們還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在王雪平的帶領下,村里的姐妹們積極開展“共建和諧家園,巾幗建功創偉業”活動,充分利用“農民書屋”,組織婦女群眾學習各項文化知識,聯系上級婦聯部門,邀請專家組織開展蔬菜種植、紅豆杉栽培技術等培訓。
“可能是自己也是女性的緣故,我對婦女們會比較偏愛吧。”王雪平笑著對記者說,我和村里的企業說,讓他們優先考慮女職工的問題,現在在工廠上班的婦女,平均每月能拿3千多工資呢。”
相關鏈接:
據悉,截止6月30日,福鼎市284個村(社區)有96個村、4個社區完成村黨組織換屆選舉工作,11個村完成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共選舉產生398名“兩委”委員,其中,女性村委會主任1人。
女委員素質提高、文化程度提升、年齡結構優化、地域寬廣成為近年村“兩委”發展的顯著趨勢。大學生村官李美麗、外來媳婦張秋香和本地女村支書王雪平是福鼎市村“兩委”工作的一個縮影;而福鼎則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福建女性進村“兩委”發展的整體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