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寧國市積極探索大學生村官培養、使用和管理的途徑方法,以五種要素助推大學生村官成才。
培訓“鄉土化”。組織選派大學生村官集中進行崗前培訓,學習農業農村有關知識,幫助他們了解市情、熟悉工作、找準定位。
幫教“親情化”。建立市級部門干部、鄉鎮黨委班子成員和村支“兩委”負責人與大學生村官“3+1”結對幫扶制度。市委通過組織定期匯報、下村看望、組織座談等方式,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協調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考核“度量化”。建立目標管理制度,大學生村官每年初向鄉鎮、村提交年度工作目標,并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市、鄉、村“三級聯考”制度,考核結果記入個人檔案,并將考核結果與大學生的去留以及工資(含晉升)、獎金等緊密掛鉤。
服務“優質化”。 根據本市鄉鎮從高校畢業生中新錄用公務員試用期滿后的工資收入水平,認真核定好大學生村官工作和生活補貼標準。同時,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積極做好村官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測算,并積極同保險公司聯系購買大學生村官的人身意外傷害商業保險。由于該市去年初已經將第六批大學生村官工作經費納入今年的財政預算,提供了足額的資金保障,確保了村官各項工作待遇能夠及時兌現。對政治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群眾反映好的大學生村官,實行發展黨員優先、選用干部優先、評優評先優先。
培養“細致化"。在工作中給大學生“村官”壓擔子、加任務,促進大學生村官在實踐鍛煉中成長。首先,建立大學生村官工作崗位輪換制度,在所在村內部進行崗位輪換。其次,定期組織大學生村官到轄區內農民專業合作社任職,進行掛職鍛煉,使他們熟悉合作社運行情況,掌握市場信息,為今后領辦實體或自己創辦企業打下基礎。第三,分批安排大學生村官到所在鄉鎮街道機關,在組織、民政、計生和司法等部門進行短期上掛學習,了解鄉鎮街道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及農村工作運行規律,熟悉相關政策,提高工作水平,鍛煉辦事能力。并有計劃地安排他們參與所在村征地拆遷或民生工程建設,適時安排他們參與招商引資、旅游推介等工作,適當安排聯系、監督、資金爭取等任務,鍛煉獨擋一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