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濱(右)和貧困戶李從全一起探討脫貧方法
“感謝林村官幫助我和兒子提振了精神,重拾了生活信心。”今年年過五旬、家住安徽六安市裕安區蘇埠鎮陵波村的村民李從全說。
李從全口中的“林村官”,就是該村大學生村官林海濱。林海濱2015年畢業于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放棄了在世界500強企業就業的機會,懷揣回報家鄉的夢想,參加了安徽省大學生村官統一招考,被選聘到陵波村擔任黨總支書記助理、扶貧專干。兩年來,他跑遍了村里的田間地頭和村民家里,所有貧困戶都知道來了個“林村官”。
李從全老伴因病長期臥床,一直靠藥物維持,今年4月份去世了。2015年10月2日,李從全的兒子李孝明打工的建筑工地發生意外,李孝明全身70%被電燒傷,醫治費用花去35萬元。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面部嚴重毀容,幾乎失去勞動能力。原本家里日子就過得緊巴巴的,意外發生后,這個既當爹又當娘的男人一下子精神垮了。“兒子怎么辦?以后的日子怎么過?”李從全陷入困頓之中。
正巧,李從全是林海濱幫扶的貧困戶之一。李從全想著什么,急需解決什么問題,林海濱心里一清二楚。他隔三差五就到李從全家中跟他談心,宣傳扶貧政策。林海濱的真心幫扶,融化了李從全心頭的冰霜,重拾了生活的信心。目前,他一邊陪兒子定期去上海一家醫院進行皮膚整形,一邊在本村周邊打臨工,并有了清晰的脫貧思路。
對李孝明,林海濱把他當成自己的弟弟,陪他聊天,進行心理疏導。慢慢地,李孝明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二十幾歲的大小伙子,不能老是呆在家吃閑飯,得找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林海濱的話,擊中了李孝明的痛處,他也想通過勞動改變家庭的困境,只是沒有門路。于是,林海濱幫助他積極申報扶貧項目,手把手教他電商運營技能,并安排他到村里的扶貧e站就業。“每個月收入有3000多元呢!” 李孝明的精神重新振作了起來。
村里的扶貧e站,這是林海濱創辦的一個便民服務網站。林海濱大學里學的是電子商務,通過發展電商,讓老百姓受益、讓貧困戶脫貧一直是他的夢想。在組織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林海濱在凌波村成立了蘇家鋪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通過整合京東、安徽移動等線上資源,建成了全市首個融便民服務、扶貧攻堅、電商服務于一體的便民扶貧e站,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從網上買到所需產品,還可代繳水電費、電話費等。通過扶貧e站,幫助貧困戶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兩年來該網站銷售額逾20萬元,6戶貧困戶因此成功脫貧。
林海濱是個有想法的小伙子,膽大心細。2016年安徽省實施了金融扶貧措施,但啟動時,誰都不愿意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林海濱結合村里的實際,率先引入了金融扶貧“第三方”擔保機制,成功為本村10戶貧困戶累計申報了50萬元小額信貸,是裕安區首個規模實施金融扶貧的村,他的這一“破冰”之舉,為裕安區乃至六安市提供了借鑒。
林海濱告訴記者,陵波村以前是蘇埠鎮有名的貧困村,1440戶570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1畝,農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打工,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608戶。“2015年我剛來的時候,村里還有300多戶貧困戶,基礎設施差,村集體經濟很薄弱。”說起當時的情況,林海濱至今還是很感慨。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他和村干部們一戶一戶走訪,深入了解村民致貧的原因,為每個貧困戶建立了檔案,并根據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扶貧對策,先后推出了光伏扶貧、產業扶貧及土地流轉等多種扶貧方式,截至2016年底,凌波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今年村里又新增了幾個貧困戶,接下來我們將做大做強電商平臺,將村里優質農產品統一包裝、統一品牌銷售。目前已注冊了 '林蔬寄'品牌,使品牌銷售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的增長點,把扶貧工作做細做實。”林海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