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回放:
2022年7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新城西門村,先后考察黨群服務中心、農產品加工企業。村廣場上,村民們看到總書記來了,歡呼著圍攏過來,高聲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總書記祝愿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孩子們茁壯成長。
距離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景區十多公里,有一個維吾爾族、漢族、回族多民族居住的城郊村——新城西門村。全村居民3000多人,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占比超過90%。
2022年7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新城西門村。在村廣場上,總書記和村民們親切交流,現場氣氛格外熱烈。總書記說:“56個民族,黨中央提出來的,像石榴籽一樣地——”廣場上的村民大聲回應:“緊緊抱在一起!”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在各族群眾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新城西門村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稱號,并獲現場授牌。隨著產業的發展升級,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是節節攀升,2023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38.04元,同比增長8.16%。
“56個民族,一個也不能少”
“總書記到我們村里,看了村黨群服務中心,還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對當時的情景,時任新城西門村黨總支書記依克拉木·艾爾肯記憶猶新,“我們幾個村干部圍繞著總書記向前走,邊走邊介紹。我就站在總書記的左手邊,緊緊挨著他。”
雖然一開始有些激動和緊張,但聽到總書記關心的都是群眾的事,依克拉木·艾爾肯慢慢冷靜下來了:“我一想,自己日常干的就是給群眾服務的事,這些內容我都熟悉。”
隨后,總書記來到新城西門村紅石榴文化廣場。當時,這里正進行一場激烈的籃球賽,比賽和觀戰的都是村里群眾。看比賽的人群里不知道誰看到了總書記、認出了總書記,忽然歡呼一聲:“總書記來了!”人群動了起來,打籃球也停了下來,大家都開始歡呼鼓掌。
“我家正對著村里的紅石榴文化廣場,當時廣場上有籃球比賽,我就出來看比賽,沒想到總書記來看望我們。”村民吾買爾·買買提至今還記得當時的情景,“聽說總書記來到我們村,越來越多人圍過來。我的妻子和3個孩子也從家里來到廣場上。我小兒子之前踢足球把腿扭傷了,也一定要來。”
而對依克拉木·艾爾肯來說,印象最深的細節就是,總書記講到,“56個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地——”,話音沒落,周圍的群眾就齊刷刷地接著說,“緊緊抱在一起!”現場氛圍十分熱烈。“大家都是自然而然地、聲音洪亮地接上了下半句,還說得很整齊。那一刻,我很驕傲很感動,感情推動我把這些話說了出來。”
在新城西門村廣場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56個民族,一個也不能少。過去脫貧攻堅奔小康是這樣,我們奔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也是這樣。在農村,在城市,在田間,在工廠,在每一個崗位上,靠大家一起努力,我們一定會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家門口就業,回來的人越來越多”
9月3日,喜訊傳來——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吐魯番坎兒井成功入選。坎兒井是適用于干旱地區、可防止水資源蒸發的特殊灌溉系統,有“地下運河”之稱。
新城西門村有一個AAAA級景區——坎兒井文旅綜合體,高峰期每天能來7000到1萬名游客。怎樣讓這些游客從短暫觀光,到留在村里休閑消費,讓村民也能從文旅產業中增收?
依托坎兒井文旅綜合體的金字招牌,新城西門村成立了黨支部領辦的文旅合作社,對村里的葡萄巷、前進巷進行基礎設施升級,打造旅游特色巷道。在此基礎上,對于有經營意向的村民,村“兩委”積極引導,幫助村民對自家房屋進行美化,把閑置房屋變成特色民宿、家庭小客棧、商店、飯館等,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我在紅石榴文化廣場旁開的商店叫‘門洞商店’,是湖南援疆干部幫忙起的名字。”吾買爾·買買提告訴記者,“門”代表新城西門村,“洞”代表湖南的十八洞村,兩個村是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結對共建村,相隔3000多公里,擋不住產業發展思路上的互通有無。不只如此,去年4月,新城西門村“兩委”組織村民到陜西袁家村考察學習,開闊眼界。“回來后我把自己家改造成了民宿,村里還幫我找專業的設計師免費設計美化。”吾買爾·買買提現在不僅收入高了,日子也越來越好。
“總書記很關心農民的民生和收入,要提高農民收入,得有產業,讓他們發自內心地動起來。”新城西門村黨總支書記塔巴熱克·艾克拜爾說。除了文旅產業,葡萄種植也是村民重要收入來源之一。全村一共2700畝耕地,超過2000畝種的是葡萄,但過去村民主要種植傳統品種、賣鮮食葡萄,收入并不高。
為了提高葡萄產業效益,新城西門村一方面改良品種、推行標準化種植模式,另一方面在延長產業鏈上做文章。立足地處城郊的區位優勢,村里引入一家集葡萄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企業,吸納70多人就業。“過去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到城里打工,現在能在家門口就業,回來的人越來越多。”塔巴熱克·艾克拜爾說。
“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干一些實事”
走在新城西門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居墻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手繪壁畫。向內望去,整潔的庭院里,葡萄架上碩果累累,投下一片綠蔭。
為了落實好總書記的囑托,新城西門村“兩委”組織干部和黨員入戶走訪,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然后分類研究,哪些是自己能干的,哪些是可以上報協調解決的,哪些是需要干部帶頭干、群眾參與的。
問題找準了,就馬上動手干。比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是村干部帶頭撿垃圾,而且不只是一天兩天,是長期堅持,村民們在帶動下也都開始自覺保護環境,打掃公共區域的衛生;再比如,有群眾反映,坎兒井文旅綜合體的路不好,第一書記就爭取項目把路給修好;還有,附近中學放學時有1000多個學生,家長騎電動車有安全隱患,村“兩委”就協調修建電動車停車位……
民生問題樁樁件件有回應,群眾的笑容多了,很多群眾也開始把自家的院門打開。有村干部說:“門就是群眾的心,心通了,門就打開了。”
不只是本村的干部群眾,遠方還有很多人關心著新城西門村的發展。村子所在的吐魯番市,由湖南省對口幫扶,村里的醫務室也是湖南援建的。走進醫務室,不大的房間分成診室和藥房,藥房里還有恒溫儲藥柜。
打開恒溫儲藥柜,村醫阿麗亞·沙塔爾展示里面的藥品,日常用藥一應俱全:“我們村的村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是100%全覆蓋。在村醫務室看病開藥,報銷比例是90%,一盒藥一般藥店賣10塊錢,在醫務室就是一塊錢,還有些藥不到一塊錢。”
在診室門口,掛著援疆醫療隊的坐診排班表。阿麗亞·沙塔爾介紹:“湖南援疆醫生會定期到村里坐診,大家都很喜歡和歡迎,叫他們‘毛醫生’。”“毛醫生”不是指具體哪一位醫生,而是吐魯番群眾對湖南援疆醫生的親切稱呼,意思是毛主席家鄉來的醫生。截至目前,包括新城西門村在內,“毛醫生”醫療隊已經走進吐魯番130多個村和社區。
“這幾天十八洞村的村干部還給我打來電話,我們正在溝通制定交流合作的方案。他們鄉村旅游產業做得比較好,我們村里也有坎兒井的旅游資源,可以在這方面合作。”新城西門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茹蘇力·買買提告訴記者。
現在的新城西門村,多項工作走在前列,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鄉村振興示范村。“總書記說,鄉村振興是我們繼脫貧之后又一個農村奮斗目標。這條路我們村走在前列,但還沒有走完,還要繼續走,一個一個問題解決,干一些實事,讓群眾有切身感受,大家一起來努力。”對于新城西門村的未來,塔巴熱克·艾克拜爾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