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位副市長下村調研產業扶貧工作,一路上,所經過的村都在村部大院擺上一大排產業基地規模照、產品特寫照等“展板”,有圖有真相,看起來挺舒服。然而副市長并未到此為止,而是隨機選擇3個村,叫人把展板一一搬到相應的地頭比對。副市長不只看“俏”,還要看“實”,他這種比實效、找差距的務實精神,獲得群眾點贊。
展板漂亮,不一定就代表扶貧實效。現代科技高度發達,借用現代科技,有的時候,展板有圖,但不一定是真相。在一些地方,扶貧產業并不咋樣,卻將扶貧產業展板衍化成廣告、展銷,以藝術化的形式呈現出最好的一面;更有甚者,扶貧產業純屬子虛烏有,或者還停留在紙上、嘴上的規劃階段,卻大膽在網上下載有關產業圖片,制作成展板,“立此存照”糊弄上級。若扶貧調研、督查成了專看展板、表格,則偏離了檢驗扶貧工作進展、總結工作經驗的初衷。
從一定意義上說,為宣傳扶貧產業成效、擴大產品影響,制作展板供參觀者學習,有利于人們系統、直觀地總結扶貧產業的經驗、做法,可以與產業基地形成相輔相成的引導作用。不過,凡事都有個度,不比扶貧實效,專比展板漂不漂亮,則容易比出形式主義問題。
扶貧產業必須實打實。扶貧中的假把式,需要調研、督查的真功夫進行及時糾正。扶貧調研除了看“俏”更要看“實”,把展板搬到相應的地頭比對比對,比實效、找差距,讓調研、督查用心、走心、唯實,才能發現產業是真還是假,有哪些好經驗值得推廣學習,存在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從而有效改進干部作風,提升扶貧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