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自來水管破了,我去處理一下。”正在村委會辦事的第五組大組長李三輝接到一個電話,匆匆騎車返回村組。這是記者近日在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湘東鎮江口村采訪時遇到的一幕。江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文群感慨地說,“大組長可幫上大忙了,原來村民大事小事都找到村里,現在找到大組長就基本解決了?!?/p>
楊文群給記者羅列了大組長幫上的“大忙”。
去年12月,第五組村民李忠醫建新房拓寬道路占用鄧金明一部分坪地,兩人產生矛盾,他們找到李三輝評理。李三輝和村“兩委”干部一起上門調解,動員他們的親戚、朋友做工作,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過去栽種苗木、維修水塘等常規事項有時還需要多個會議討論傳達。如今,村“兩委”商討常規工作,僅組織大組長集體商議、同赴調研就可以了。比如試點種植20畝百合事項,僅用3天時間便順利進入落實階段。
在江口強村富民公司文旅項目打造過程中,無論是邀請村民入股,還是沿線點位改造升級,都是通過“大組長”將相關安排傳達到各村民,又通過“大組長”獲取村民意見想法,最終達到村“兩委”、公司、村民思想統一,確保了項目高效有序推進。
……
記者在湘東區采訪時,村書記說起“大組長”,都豎起了大拇指。對白竺鄉大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駕榮來說,半山、并田等村民小組在干旱季節飲用、灌溉用水的分配,曾經是他最頭疼的事。這兩年這個矛盾都被大組長周于生耐心化解了。臘市鎮明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欽彪原對早稻生產、制種等任務也著急上火,現在第一組大組長鄔振江幫上了大忙。鄔振江是當地種養殖能手,他積極幫助種糧大戶解決土地流轉矛盾,村里也不再擔心完不成種糧任務了。老關鎮老關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顏汝文明顯感覺到大組長在村里的公信力和親和力越來越高,組內發生什么事,村民第一時間聯系的就是大組長。
被村書記紛紛點贊的“大組長”到底是啥?湘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文靜介紹,大組長是湘東區在農村試點推進組級治理體制改革的新生事物。湘東區在遍訪127個行政村的基礎上,探索出以“構建一個體系、搭建一套平臺、健全五類機制”為核心內容的“115”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構建一個體系,就是在厘清資產結構、村組劃分、人員構成的基礎上,以網格為基準,對網格、黨小組、村民小組進行優化調整,合并為一個“大組”,并推行“大組長制”,依法推動黨小組長兼任村民小組組長、網格長、志愿服務隊隊長、村民理事會會長,實現組級治理人員“一肩挑”。目前,該區已在82個村進行試點,這些村從原來的500個黨小組、1485個村民小組、508個網格,調整合并為580個大組,共精簡治理人員1938人、減少64.51%,黨員在治理骨干中占比提高19.25%,黨在基層的話語權逐漸加強。湘東區制定了“大組長”履職清單,明確4類14項工作內容,讓“大組長”工作方向更加明確,推進更加高效。
大組長制的實施,讓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更為靈動、有效,治理成本反而下降。楊文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每年支付給黨小組長、村民小組組長、網格長、志愿服務隊隊長、村民理事會會長“五長”的報酬大約4萬到5萬元。如今,每年每村支付給“大組長”的報酬3萬元不到,但是實際“大組長”到手的收入卻增加了。文靜介紹,湘東區集聚各類獎勵資金,按照“錢隨事走、多勞多得、兼顧公平”原則確定“大組長”薪酬,“大組長”薪酬待遇平均提高約112%,干事創業活力爭相迸發。
本報記者 林華維
通訊員 王煌 鄔思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