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土專家”“田秀才”鄉村沃土顯身手
    2024-04-26 07:22: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國鳳 李佩珊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人是關鍵。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廣大鄉村,不乏各類技藝傍身的能人巧匠,他們正成為帶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創業就業的骨干力量,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和領頭雁。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新一輪全國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名錄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寧夏銀川市王剛、汪立明、王健3人入選。在加快培育用好鄉村能人的進程中,銀川市培育出各級“土專家”,這些“土專家”在農機研發、技術推廣、作業服務、社會化服務組織管理等方面發揮著實踐經驗優勢,為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打造數字化“無人農場”,讓會種地變“慧種地”

      眼下,銀川農田正是春耕春種好時節,走進靈武市馬家灘鎮大羊其村,由寧夏綠先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借助物聯網及北斗衛星導航等技術,打造的全區首個數字化“無人農場”,讓村民實現了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

      在這片“無人農場”中,只見技術人員在田埂邊的控制室操作電腦系統,玻璃窗外,一臺無人駕駛的大型拖拉機正在田間馳騁。這臺農機搭載了衛星精準定位、5G移動通信等技術,將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路線圖,有序行進在平整的田地里,執行整田、播種、植保、收割等作業,整個過程無需人工操作。

      這一切的成果和寧夏綠先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分不開。在農業領域深耕多年,他發現傳統農業種植周期里,農民結算完農資等費用后,手里并無多少收益。“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土地無法集中連片、流轉成本高等因素成為了制約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瓶頸。”王剛表示。

      于是,王剛查閱資料、請教農業領域專家、研讀國家及地方政策,嘗試了土地流轉、承包等多種方式。2016年,他率先在梧桐樹鄉楊洪橋村創新推廣水稻生產“全托管”種植服務模式,通過將小農戶農田規模化集中生產,采取新型種植模式,應用“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方式,實現畝均節本增效180元,節省直接勞動力3400余人,帶動農戶增收5900余萬元。

      “機器換人不僅節省人力成本,而且每畝地機械成本從190元左右降至160元左右。”王剛表示,通過智能農機控制能實現精量施肥,可使每畝節肥22%以上;實施精量噴藥,可使每畝節藥25%;實施精量播種,可使每畝節種40%以上。目前,王剛創辦的經營主體服務范圍覆蓋寧夏、內蒙古、陜西、甘肅等地,在寧夏服務涉及40多個自然村7000余農戶,近三年開展各類農機農事服務達到40余萬畝次。

      在幫農民種好地、收好糧的同時,王剛也在想辦法讓農民把糧食賣出好價錢。于是,他與寧夏興唐米業、昊王米業等多家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簽訂水稻優質優價收購協議,保證當季收獲的優質水稻原糧收購價高于市場價5%-8%,解決了農民賣糧難的后顧之憂,讓農民真正實現增產又增收,4年來訂單銷售帶動6000余戶農戶增收260余萬元。

      從單一地為農戶開展農資配送服務,到推行“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單式”“網格式”等服務模式,如今王剛為小農戶提供農資供應、配方施肥、高效植保、農機遠程監測精準作業、“滴滴農機”共享等現代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逐步構建起了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服務到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培育更多農機手,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同樣是在靈武市,梧桐樹鄉也有一位人人夸贊的“土專家”汪立明。早在1999年,他就購置了全鄉第一臺收割機。經過20余年發展,汪立明擔任理事長的靈武市同德機械化作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現有152臺(套)大型農業機械,農業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

      1998年,汪立明在梧桐樹鄉沙壩頭村承包100畝土地種水稻,那時候犁地、播種、施肥,需要10余人在地里連續忙活1個月,而秋收時,同樣需要大量人力及時間。為提高收割效率,汪立明東拼西湊借了10萬元,購買了一臺收割機,這也是梧桐樹鄉第一臺收割機。當年汪立明就把它租給周邊農戶使用,掙了4萬元,加上自己100畝地賺的3萬元,他第一次嘗到了農機服務的甜頭。

      2008年,汪立明聯合65戶農民成立合作社,專注于專業化、機械化兩大農業社會化服務。從創業之初只有3臺拖拉機,發展到如今擁有大型現代化農業機械裝備152臺(套),僅機械裝備就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培養固定農機作業人員32人,發展村民農機作業50多人,年機械作業服務面積60多萬畝次,汪立明不僅依靠農機服務發家致富,同時也讓周邊1000余戶農戶受益。

      如今,汪立明有一個更大的心愿,他計劃培養更多和他一樣的專業農機手,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科技賦能,“鄉創客”闖出新天地

      鄉村振興,需要“土專家”,需要“田秀才”,也需要新農人,特別是那些學歷高、能力強、接地氣、干勁足的“鄉創客”。“90后”青年王健便是這樣一個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從“農業小白”逐步成長為致富帶頭人,王健正帶領當地農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全國“最美農機合作社理事長”、銀川市拖拉機大賽一等獎、銀川市無人機大賽一等獎、“靈武才俊”稱號、靈武市十大致富能手……跟隨父親的腳步踏上了農業這條路的王健,一點也不簡單。

      回村創業后,王健發現家鄉的農業生產方式比較傳統,生產效率低,農業機械化率低。為此,他苦心鉆研,努力學習各類農業知識、政策法規來不斷提升自己。在實際農業生產中,他不停拆修安裝各類壞損農業機械,成為行家里手。慢慢地,他從理論走向了實踐,成了當地種植能手、駕駛高手、管理強手,在農業這一行摸爬滾打一干就是10余年,服務農田面積達到3.3萬畝,每年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80多個,季節性用工510多人,節省勞動力1950多個,間接帶動農戶二次創業就業增收5800余萬元。

      記者在王健的庫房里,看到了一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除草施肥機,這是前兩年王健帶著研發人員經過長期試驗示范而試制的一臺農業設備,目前已申請了發明專利。

      “現在政府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但施肥和除草方面存在矛盾沖突,給玉米打藥會影響大豆,我就想研發這樣一臺設備,滿足多種需求,提高產量。”2022年,他帶著團隊首創改制適宜“4+4”“4+3”種植模式的玉米大豆中耕除草施肥一體機。

      “這臺設備已在賀蘭縣等地的5000多畝地里進行了作業,不僅能幫助玉米提升產量,而且除草率可以提升到98%以上。”王健表示,他們主推的“4+4”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也被農業農村部列為西北地區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收作業模式典型案例。

      據了解,銀川市將進一步加大農機使用一線“土專家”遴選力度,建立自治區、市、縣三級“土專家”名錄,從支持開展農機具研發創新、承接農機化技術推廣項目、參與農機化發展規劃計劃與重大項目決策咨詢、領辦創辦農機服務組織、參加農機化學會協會團體、申請農機化職稱評定等方面加大培養使用力度,著力培育一批長期扎根農村,服務農機使用一線,愛農機、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農機一線實用人才。

    責編:車婧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小泽玛丽无码视频一区|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区| 无码中文av有码中文a|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中文字幕亚洲码在线|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免费最新高清中文字幕韩国|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无码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欧洲AV无码网站| 日本三级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 男人的天堂无码动漫AV| 最近中文字幕国语免费完整|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看日本大片| 中文无码制服丝袜人妻av|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69ZXX少妇内射无码| 人妻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 日韩精品无码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在线高清无码A.| 中文字幕无码无码专区| 中文无码喷潮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