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謝相李)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構建“理論、農技、實踐”三大課堂,高效提升鄉村振興人才培育質效。
“理論課堂”筑牢思想根基。在村“兩委”換屆、選調生到村任職等關鍵節點,組織300余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后備干部、農村實用人才,赴四川長征干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涼山彝海結盟分院等教育基地接受政治教育。同時依托縣烈士陵園、衛城鎮鎮史館等本土紅色陣地,開展“基層黨課擂臺賽”“鄉村振興·紅色講堂”等60余場情景教學。
“農技課堂”提升專業能力。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村電商運營等重點,打造文旅融合、基層治理等6門精品課程,舉辦“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培訓暨創新創業大賽”等30余期培訓。建立“理論學習+考核評估+交流研討”閉環機制,開展“煙葉‘降本增效’移栽示范會”等6場述學評學活動。
“實踐課堂”錘煉實干本領。通過“外引+內培”組建24個由農技骨干、優秀村干部、致富帶頭人構成的“種(養)植導師團”,打造4個實訓基地。依托“導師幫帶”機制,開展果樹栽培、彝繡技術等60余次現場實操教學,為200余戶提供病蟲害防治、自然災害應對指導,助力增收超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