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池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馬麗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
鹽池縣位于陜甘寧蒙四省交界地帶,既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定貧困縣。總人口17.2萬人,共有貧困村74個,貧困人口11203戶32998人。2018年,經國務院組織專項考核評估,鹽池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對我們來說,脫貧退出、“摘帽”只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要繼續大力發展本地特色產業,打造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的“硬支撐”。全縣各級黨組織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動、政策扶持的工作思路,積極引導廣大黨員群眾興辦產業,讓貧困群眾脫真貧、真脫貧、能致富。
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各鄉鎮黨委、村黨組織依托資源稟賦,充分發揮“中國灘羊之鄉”“中國甘草之鄉”的品牌優勢,由102個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灘羊養殖、黃花種植等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協會)227家、功能黨小組132個,采取聯合建、掛靠建等模式,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先后在鹽池灘羊集團公司等6個農業龍頭企業設立黨組織,以黨建為紐帶,建立龍頭企業與種養專業合作社(協會)產業聯合體,上聯市場企業、下聯基地農戶,將千家萬戶聯接起來,提供統一服務,推動以灘羊為主導,黃花菜、牧草、中藥材、小雜糧為輔助,適合家庭經營小品種為補充的“1+4+X”特色產業發展模式。2017年,以灘羊為主的特色產業對農民增收貢獻率達80%以上。
致富能人帶動產業發展。大力實施以“建強村黨組織帶頭人、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為主要內容的“兩個帶頭人”工程,根據產業形態、規模大小、發展愿望、帶動能力等,在全縣培養選樹436名致富帶頭人,將他們納入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項優惠扶持激勵政策體系,先后爭取區市黨(團)員創業致富資金380萬元、農村婦女小額信貸資金5700余萬元,設立規模為200萬元的“紅色基金”,支持致富帶頭人領辦、協辦灘羊、黃花等特色種養基地、家庭農場和專業合作組織,通過先進理念帶動、實體經濟帶動、技術指導帶動、入股托管帶動、勞務創收帶動,幫助群眾增收。大水坑鎮二道溝村回鄉創業黨員楊延昭,投入200多萬元成立了鹽池縣湖生種養專業合作社,發展灘羊、生豬養殖及小雜糧加工,帶動全村56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年收益50多萬元。
政策扶持助推產業發展。針對貧困戶發展產業貸款貴、貸款難等難題,探索建立鄉村組戶四級信用體系,實行貸款額度、利率優惠與信用等級掛鉤,免擔保免抵押,使“窮可貸、富可貸,不守信用不可貸”成為共識。依托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創新開展了千村信貸、小額信貸、融資擔保、貼息支持、風險補償等金融扶貧模式,在8個鄉鎮設立金融便民服務網點14個、金融便民服務終端193個,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和金融機構“雙向聯動”、村黨組織書記和金融信貸員“雙向溝通”機制,使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資金實現了“應貸盡貸”。截至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貸款8.8萬元,累計為新型經營主體、小微企業貸款1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