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四川省秀水鎮四名鄉鎮干部在油菜花田“翩翩起舞”時,誰也沒想到這段視頻會引發蝴蝶效應,不僅為當地文旅發展注入流量活水,更在社交媒體引發現象級傳播,還吸引了多地干部加入“田野秀”賽道。鏡頭中,他們或許舞姿滑稽、動作僵硬,但自信認真、毫不扭捏。評論區滿屏躍動的“小紅心”證明:真正打動網友的并非專業技巧,而是干部們豁出去的真誠勁,是他們為家鄉代言全力以赴的樣子。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里,鄉村干部的形象往往與田間地頭、政策落實緊密相連,他們行事穩重、形象嚴肅。而如今,面對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這些基層干部主動突破傳統工作模式的邊界,以宣傳員身份站到鏡頭前。這種角色轉變,本質上是基層治理思維從“管理”向“服務”的升級,基層干部們不再僅僅滿足于“上傳下達”,而是躬身入局,成為鄉村發展的代言人和實踐者。
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已達3.13億人。數字時代,鄉村干部們主動觸網,既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徑。當傳統行政范式與互聯網傳播規律碰撞,當嚴肅的基層治理與輕松的短視頻形式交融,看似簡單的“舞”力全開,實則折射出鄉村振興進程中更深層次的治理變革。
熱潮之下,更需保持清醒認知。當“花海+干部出鏡”成為熱門模板,內容同質化的短視頻正在透支網友們的新鮮感。比“出圈”更迫切的,是思考流量狂歡后的真問題。正如部分網友質疑的:“跳舞能帶來多少真金白銀?”“熱度褪去后怎么辦?”這些疑問直指鄉村振興中更具現實意義的探索——“指尖熱度”如何長出“腳下根基”?
答案或許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探索:首先,挖掘特色,提高文化辨識度。創新宣傳方式值得鼓勵,但不能僅停留在表面模仿;各地鄉村干部應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宣傳亮點。其次,練好“內功”,提高服務顆粒度。這包括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豐富鄉村文旅產品供給,加強從業人員培訓,以熱情、專業的服務贏得游客口碑等。再者,還需完善鄉村產業鏈條,建立可持續的創新機制,提高產業融合度。唯有讓“云端流量”與“地上動能”形成閉環,才能讓鄉村文旅真正“火”起來、“活”下去。
縱觀此次基層干部們的“舞”力全開,其意義早已超越文旅推介本身。它展現了在鄉村振興進程中,基層干部勇于突破固有角色、積極創新治理模式的擔當。這是基層干部在新時代主動求變、積極作為的生動注腳。我們期待更多基層治理者在守正創新中,既勇于“破圈”探索,又善于“穩圈”深耕,讓每一份為家鄉代言的熱情,都能轉化為惠及鄉梓的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