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探索
安康市石泉縣: “民情三本賬”提升基層組織力
石泉縣把服務群眾作為基層治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推行縣鎮村書記民情“三本賬”制度,即群眾的意見建議、利益訴求和投訴舉報“三本賬”。
實踐中,該縣緊緊抓住黨組織書記這個“關鍵少數”,全面落實“親自搜集民意、親自把關建賬、親自協調辦理、親自督促回復”責任制,暢通了社情民意全覆蓋收集渠道,建立了“分類建賬→書記閱批→快速交辦→受理告知→結果回復→回訪征詢→書記審定把關→銷號歸檔”的規范性辦賬流程,實行“1個工作日內交辦、7個工作日內辦結”的高效運行模式,將民主監督貫穿于辦理全過程,對辦理情況“滿意度”隨機抽查回訪,年終實行百分制考評,倒逼各級領導干部擔當作為。3年來,三級書記受理“民情賬”2558件,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達99%以上,黨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公信力不斷提升。
渭南市蒲城縣堯山鎮: “支部聯建”引領產業發展
堯山鎮在鞏固深化“村黨組織+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模式的基礎上,創新推行“聯合黨委+產業基地”模式,充分發揮“強村”經濟合作組織成熟運營的優勢,幫帶“弱村”實現穩步發展壯大。
堯山鎮以閆家村為中心,整合周邊土地,規劃建設占地面積300畝的集科研、教學、展示為一體的現代化育苗基地,目前已建成金銀花茶加工廠1座,智能育苗溫室2座。建成后,1年可育苗500萬株,加工金銀花茶2000千克,收益700萬元。依托金銀花產業鏈,堯山鎮成立扶貧示范區聯合黨委,輻射帶動光陵、浮陽、堯南等村發展金銀花產業。按照“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的思路,充分發揮“黨委引領,支部聯建”的作用,帶動相對薄弱村,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
寶雞市麟游縣御駕塬村: “扶志點評”增強脫貧信心
御駕塬村黨支部針對貧困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探索推行“扶志點評”主題黨日活動。
該村創新四種方式,分類施策點評:“捆綁式”點評,督促幫扶干部與群眾攜手共戰貧困;“激勵式”點評,向貧困群眾宣傳產業發展、勞動就業等扶持政策,讓他們感到脫貧有門路、致富有希望;“對比式”點評,引導群眾在對比中明思路、強信心、跟著干;“示范式”點評,引導貧困群眾向先進學習、向標桿看齊,因人因地發展產業。集中點評后,在村級公開欄、微信群建立產業發展“紅黑”榜。“紅榜”正向激勵,重點表彰季度變化最大的貧困群眾、黨員脫貧致富示范戶、產業發展帶頭人;“黑榜”鞭策后進,重點曝光思想轉變不大、脫貧成效不明顯的貧困群眾。對“黑榜”貧困群眾及時跟進,采取針對性幫帶措施,確保后進變先進。2018年,該村共開展“扶志點評”活動8次,全村群眾脫貧信心不斷增強,88戶貧困群眾均有了增收主導產業。
張延剛在采收蘋果。
張延剛:打造蘋果第一村
延安市宜川縣云巖鎮辛戶村黨支部書記張延剛,帶領全村群眾艱苦奮斗,把一個窮村亂村建成了小康示范村。30年前,剛當上村主任的張延剛提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蘋果種植。他先后幫助34戶困難群眾建成果園960畝,引導果農推廣“果畜沼草網”五位一體生態管理模式,成立云辛果業專業合作社,建成800萬斤冷藏庫1座、氣調庫3個,引進機械化自動選果線1條,打開了辛戶蘋果走進一線城市以及東南亞市場的大門。2017年,全村蘋果種植面積達到4700畝,人均果業收入突破3萬元,先后獲得“省級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延安市蘋果第一村”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