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日
實實在在的變化,既要靠發展思路的創新,更要靠村干部的擔當作為
在村支書這個崗位上,蔣青海已經干了六個年頭。
自打2014年當選浙江省天臺縣龍溪鄉大樣村黨支部書記,他就將經營多年的公司轉交別人打理,自己全身心投入村里的工作。
蔣青海現在任職的始豐源村,由他原來任職的大樣村和鄰近的嶺下村合并而成。兩村位于天臺縣母親河始豐溪的源頭,曾經為溪灘地的歸屬爭執不休。
合并之初,并村先要并心,為了解開村民們心里的疙瘩,蔣青海帶著村黨員干部挨家走訪,與村民談心、做思想工作。早在合并前,原大樣村農房改造就已基本完成,但原嶺下村農房改造項目卻遲遲沒有推進,為此,蔣青海將農房改造作為抓手,讓村民的生活發生切實改變,從而對村子的未來充滿更多期待。
在村干部們的推動下,始豐源村拆除了老舊農房4000余平方米,有60多戶簽訂了農房改造協議。隨著農房改造快速推進,道路施工基本完成,人居環境大大提升……初嘗兩村合并甜頭的村民們心齊了,心氣也更高了。
思想得以轉變,行動落實就快,始豐源村開始主動尋找產業發展契機。兩村合并讓資源得以更有效整合,短短一周內,村里流轉土地40余畝、農房30余間,出租給國際旅行社,旅行社投資數百萬元在當地打造全國中小學研學基地,眼下基地每個月客流量就達一萬多人次。
鄉村發展的根本在于產業興旺,過去每個村單打獨斗,很難形成大的突破。現在縣里打通鄉鎮行政地理邊界,以地域相連、產業相通為依托推行片區化發展,真正實現了優勢互補。
當然,村里實實在在的變化,既緣于片區化發展的創新思路,更緣于村干部的擔當作為。無論是農房改造還是美麗鄉村建設,只要村里資金緊張,蔣青海都會主動墊資幫村里渡過難關,這股實干的勁讓村里人真正擰成一股繩。
村干部工作做得實,村民心里自然有數。“現在,游客進村沒聽過有村民講村里不好,我心里很充實。”看到昔日兩個“矛盾村”如今的模樣,蔣青海十分感慨,“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對我來說,有機會為鄉親們做點實事,比自己做企業更有價值。”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