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市鹽北村村里的年輕人 飛來的“喜鵲”
    2021-09-03 10:02:00  來源:鄉(xiāng)村干部報  作者:朱瑩  
    1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xiāng)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萬昌一景。顧祥忠 攝

      “他們像飛來的喜鵲,整天圍著莊子轉,吱吱喳喳的,真是熱鬧呢!”萬奶奶指著身邊一群年輕人夸贊道。

      萬奶奶今年90多歲,住在江蘇省興化市昌榮鎮(zhèn)鹽北村一個叫萬昌的莊子里。莊里人家秉承“寧可不建高樓房,也要讓孩子上學堂”的村訓,192戶、651人的莊子,陸續(xù)走出了168名大學生,被譽為“狀元莊”。不過,前些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家鄉(xiāng),留下一溜的空關房,也留下不少像萬奶奶這樣的老人。

      “人是屋的膽,家是莊的魂呢!”萬奶奶看著院子,曬著太陽,惦著家人,守著寂寞。村頭小河靜靜流淌,無聲無息地帶走這片土地人來人往的過往時光,只有夜空一彎殘月,依稀勾住老人的回憶。

      現(xiàn)在,萬奶奶不再孤單。

      她說自己是個“門童”,每天坐在門前,幫著一群“孩子”招呼游客呢!

      萬奶奶眼中的這群“孩子”,是一群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

      劉劍(右)直播吆喝村里的農產品。孫瑤 供圖

      領頭的小伙子叫劉劍,1989年出生的大學生村官。也許是經常在太陽底下奔波的緣故,臉上呈現(xiàn)出與年齡不相符的古銅色。小伙子本來每年有20萬元的收入,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幾年前,鎮(zhèn)上在萬昌打造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基地和青年創(chuàng)客孵化中心,把他選調過來擔任鹽北村黨組織書記。他帶著一幫小伙伴,摘掉了省定經濟薄弱村的“窮帽子”,拿到了省市級先進的各種牌子,愣是將萬昌打造成遠近聞名的“青年創(chuàng)業(yè)點”和“網紅打卡地”。

      劉劍被鄉(xiāng)親們稱為“雞鳴書記”,每天早上6點就從城里趕到鹽北村,雷打不動。鄉(xiāng)親們問他:“你放著好好的店掌柜不做,何苦來做村掌柜?”

      他嘿嘿一笑說:“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村有感情。也許在外人眼里,萬昌是一個有點兒衰落的普通小莊臺,但在我們眼里就是個寶貝疙瘩。”

      劉劍最為看重的是萬昌青磚黛瓦的民居和狀元莊的金字招牌。村里為此組建了萬昌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向村民回租空關房,引入一批青年創(chuàng)客,做文創(chuàng)產品、婚慶景點、水鄉(xiāng)民宿、電子商務,不但讓莊子生發(fā)出書香氣和煙火氣,而且逐步形成了新業(yè)態(tài)、新經濟。

      萬奶奶家的兩幢房子租給了興化城里來的90后小老板解善彪,做了一個“垛上耕耘”文創(chuàng)館,十幾個年輕人待下來寫寫畫畫,舊家什、老磚瓦、殘木料在他們手里搖身一變,就能賣上好價錢。萬奶奶天天好奇地跟著他們轉悠,人有事可做了,每年還能拿到三四千元租金錢,開心得合不攏嘴。

      村中心的一個小島被改造成了別致的愛情島;旁邊一間民居正在布置成老電影展館,準備專門放映小場電影《廬山戀》;一間集體倉庫被改造成了魔法餐廳,門前的廣場是一個青年夜BAR……“一到節(jié)假日,這里就成了年輕人歡樂的海洋。”被評為泰州市創(chuàng)業(yè)富民先鋒的年輕村書記劉劍,言語間帶著興奮和憧憬。

      如果說劉劍是以萬昌為平臺,做文化、興文化,鼓搗出名堂。那么,另一個小伙子姚德銀則以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為抓手,潛心種風景、賣風景,將安仁村打造成興化市又一個“網紅打卡村”。

      姚德銀也是一名土生土長的大學生村官,后來考上公務員,在昌榮鎮(zhèn)農業(yè)農村局工作。2017年,安仁村在全鎮(zhèn)考核倒數(shù)第一,鎮(zhèn)黨委安排他回家鄉(xiāng)安仁村任職,村書記、主任“一肩挑”,擔子不輕。

      姚德銀回村后燒的“第一把火”,是發(fā)動大家美化家園。村上有人直撇嘴:“‘嘴上沒毛,說話不牢’,怕又要勞民傷財。有本事先把那塊荒地弄好看看!”

      村民們所說的那塊荒地,是村頭的“龍須溝”,有600平方米,廢棄的豬圈,露天的旱廁,垃圾成堆,臭水橫流,臟亂不堪。

      “我們要把最臟、最差、最臭的地方變成最好、最美、最亮的風景。”姚德銀帶著人就地取材,用廢棄壇罐、磚瓦裝扮成假山、景觀池,建起秋千、竹屋等娛樂設施,做成了一個鳥語花香的童趣園。這下,大伙兒服氣了。姚德銀再推美化家園建設,村民有的退讓圍墻,改造建成一米花帶,有的將舊宅基地無償提供給村里做公共綠地,村頭巷尾建起了一個個微花園、微菜園、微果園,還有七八戶人家正在改建民宿。

      村里的老書記鄒有寶正在做庭院綠化。談到姚德銀,他打心眼里佩服:“這幫年輕人點子多著呢,我支持他!”

      鄒老書記還饒有興趣地講起了“百萬小石桌”的故事。

      村里有一位企業(yè)家叫鄒新木,常年在昆山辦企業(yè)。有一次回老家,看到村里的變化,感慨萬千地說:“我是在這幾棵老榆樹下長大的,兒時就巴望著這里有張石桌。”他當時隨口一說,姚德銀就當成了大事,很快將老榆樹周邊環(huán)境整治如舊,安裝好石桌、石凳,拍成視頻發(fā)給對方,這讓鄒新木感動不已,捐款20萬元給村里,而且一捐就是3年。

      敏銳的姚德銀從這件事中得到啟發(fā),再施“金點子”。他將群眾發(fā)動起來,請鄉(xiāng)賢參與進來,發(fā)揮村規(guī)民約、家風家訓、紅白理事會和親娘舅議事園的作用,搭建了一個“有事好商量”的八仙桌,眾心眾智眾力,共建共治共享,鄉(xiāng)村治理多了底氣。鄒老書記、老隊長鄒有桂、老校長鄒生祥和老木匠鄒生虎4位老同志是親娘舅議事園的成員,他們說,幫著鄰里化解糾紛,幫著村里出謀劃策,幫著年輕人壓陣把舵,成就感滿滿。

      青年走進農村,融入鄉(xiāng)村,挑起鄉(xiāng)村振興的擔子,讓紅色文化亮起來,鄉(xiāng)土文化活起來,青春文化濃起來,創(chuàng)業(yè)文化火起來。昌榮鎮(zhèn)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中,有6個80后,還有一批90后的年輕后備力量。全鎮(zhèn)從事電商網絡銷售的年輕人有300人,年銷售總額近2億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超2000元。

      特色田園鄉(xiāng)村的建設,離不開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更離不開職業(yè)農民的扎根和特色農業(yè)的發(fā)展。無論是鄉(xiāng)村振興,還是鄉(xiāng)村治理,都要把老天爺饋贈的一方水土呵護好,把老祖宗留存的文化底蘊傳承好,把老百姓期盼的生活家底發(fā)展好,而做好這些,依賴于源源不斷的新生代在這片土地上接續(xù)奔跑。

      夕陽西下,遠處的莊臺傳來曼妙歌聲,姚德銀領著他的昌榮鼓詞隊開始了表演。昌榮鎮(zhèn)黨委書記邵國昱意味深長地說:“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駿馬。風景正好,年輕人,闖天涯……” 

    責編:劉瓊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色偷偷久久|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高新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人妻AV一区免费l|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午夜福利无码不卡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无码精品视频区|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在线|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八戒理论片午影院无码爱恋|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另类视频| 最好看更新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日本欧美亚洲中文|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精品AⅤ无码精品|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影音先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