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黨員在全州縣腳山鋪長征精神體驗園重溫入黨誓詞。 蔣晴 供圖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全州縣考察時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全州縣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實施“紅色火種賡續”工程,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讓群眾生活更加富裕富足、幸福安康。
以組織引領塑造鄉村美麗之形。全州縣依托紅色資源優勢,建強筑牢基層陣地,提升鄉村美麗之形。一方面,將黨組織規范化建設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建設基層黨組織“星級化”管理指揮中心,建成縣、鄉、村三級黨群服務中心305個,改造升級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82個,創建星級黨組織125個。另一方面,深入分析286個村的村情民情,一村一策研究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實施方案,加強對革命遺址遺存的開發保護利用。以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為核心區,建成5個精品示范村和全州西至紀念園段精品示范帶,打造廣西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打卡基地6個、市級高標準黨建示范村12個。
以人才護航筑牢鄉村產業之基。全州縣激活干部和人才兩支隊伍,助推鄉村產業振興。一方面,干部沖鋒在前。35名縣領導分片包抓18個鄉鎮,213名鄉鎮領導每人掛鉤聯系1個以上村,2225名村干部每人包聯2戶以上困難群眾,選派213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駐村, 組建71個連片幫扶工作組,捆綁縣直機關、后盾單位、鄉鎮的項目、資金、責任,聯動推進農村產業發展,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99家,實現全縣糧食年產量40萬噸以上,生豬年出欄60萬頭以上,水果種植年產量72萬噸,禾花魚養殖40萬畝,金槐種植面積27萬畝。另一方面,推動人才集聚。出臺學費補償、創業補貼、就業獎補等優惠政策,柔性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843名,其中院士、博士23人,赴全縣286個村(社區)指導產業發展,帶動引進農業新技術23項、村級集體經濟項目24個。創建“雙十”博士、人才服務工作站,在安和龍井、思源民俗博物館等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培育米粉行業經理、電商青年英才等“土專家”“田秀才”2800余人,指導發展稻田養魚、沃柑種植等特色產業項目85個。
以紅色課堂鑄就鄉村文化之魂。全州縣用好紅色資源,弘揚湘江戰役精神,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激勵黨員群眾勇往直前走好鄉村振興路。一是上好紅色教學體驗課。打造兩河魯水至石塘圩等現場教學路線8條,推行重溫一遍入黨誓詞、聽一個紅軍故事、走一趟紅軍路、唱一首紅軍曲、讀一本紅軍書、吃一頓紅軍餐的“六個一”體驗教學模式,舉辦《血戰湘江》等現場教學黨課23期,全縣黨員參學率超95%。二是上好紅色榜樣宣講課。收集整理革命英烈陳樹湘、現代愚公唐以金、抗洪英雄蔣致富等榜樣故事,從領導干部、紅軍后代、模范先鋒等隊伍中優選1000余名紅色宣講員,進農村、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開展宣講8800余次,聽眾60.5萬余人次,激發群眾奮戰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三是上好紅色傳承文娛課。編排《春江花月夜》等劇目13部,開展黨史知識競賽、紅色故事大賽、農民體育運動會等活動1200余場次,激勵黨員群眾奮進新時代、續寫幸福生活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