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平羅縣頭閘鎮的紅果金岸合作社里的枸杞已成箱出售,百畝魚塘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蘊藏著無限潛機。不光是枸杞和魚塘,扎根在這里的,還有大學生村官孫帥的夢想。
百畝魚塘,枸杞裝箱。
位于平羅縣頭閘鎮的紅果金岸合作社里的枸杞已成箱出售,百畝魚塘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蘊藏著無限潛機。不光是枸杞和魚塘,扎根在這里的,還有大學生村官孫帥的夢想。
12月2日,記者來到頭閘鎮養老院時,老人們正吃著孫帥頭天買來并切好的肉。
從小生長在農村的孫帥,看著家人多年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一個創業致富夢想在他的心里漸漸破土發芽。2010年4月,孫帥從靈武市來到了平羅縣,與其他5人發起成立了石嘴山市第一家過千畝農業專業合作社——紅果金岸枸杞合作社。
2013年9月,孫帥通過考試成為頭閘鎮邵家橋、立新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通過走訪入戶、幫扶群眾,孫帥很快和村民打成一片,得到了大伙兒的支持和認可。“他比我的親兒子都親,為我們家做了不少事。”60歲的村民趙月霞說。由于家里唯一的兒子不管事,每到春耕秋收時,孫帥便扛著農具到趙月霞家的地里耕種,當了“替補”兒子。
“我把村民當親人,村民把我當子女,成了一家人勁兒才能往一處使。”孫帥說。
孫帥所在的村子以種植玉米為主,他發現村民每次種植玉米都要進行施肥、除草、培土三遍工,既誤事又費工。琢磨了一段時間后,孫帥便跑到電焊鋪試著將三個機器結合,反復試驗制作出除草施肥培土一體機。“用了孫帥發明的機器,一下子節省了三道工序,每畝地下來節省近200元的人工費呢。”頭閘鎮立新村村民王漢德說。
為推動枸杞產業發展,孫帥建成了生態化、標準化、機械化和科技化示范基地,帶動大家搞好特色種植。他借助網絡平臺發布銷售信息,讓村民及時了解市場行情,帶動周邊枸杞產業發展,輻射家庭500多戶,幫助農民創收2600萬元。合作社每年支付土地流轉金60萬元,讓農民在收地租的同時,還能再掙一份工資。
目前,石嘴山市共有88個村官,其中37個村官都加入到了孫帥的合作社里。他本人也當選為石嘴山市大學生村官成長促進會理事長。去年,紅果金岸合作社獲得自治區和石嘴山市先進示范社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