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園內,大學生村官陳清良正在澆菜
昨日,南安眉山鄉“大學生村官創業園”正式成立,首期開辟2.7畝地,這也是眉山鄉第三期舊村復墾項目的亮點之一。
第三期復墾面積90多畝已完成約70%
最近幾天,三凌村村民老葉都在地里忙著種玉米。他告訴記者,這塊地上原來蓋著他家的一所房子,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土木結構房,已經搖搖欲墜,不能住人。幾個月前,在鄉里和村里的幫助下,他將房子拆除復墾。“將危房拆除后,可以減少安全隱患,復墾后,還可以種植蔬菜瓜果,增加收入。”老葉說。
“農村有很多無人居住的破房舊厝,極大浪費了土地資源,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眉山鄉國土資源所所長陳肖雄說,拆除舊危房、廢棄房后,農民可直接耕作,既美化、綠化鄉村環境,又排除了安全隱患。
據悉,眉山鄉第三期舊村復墾項目面積有90多畝,涵蓋全鄉13個建制村,目前項目已經完成約70%,預計下個月可向市國土局和市農海局申請驗收。
開辟2.7畝地成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
在本期的舊村復墾項目中,眉山鄉特辟出了2.7畝地作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園”。
昨日,記者在創業園內看到,昔日的荒地已經變成了良田,眉山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帶著六七名大學生村官種植蔬菜。
“開辟這個創業園,主要是給大學生村官搭建一個與村民交流溝通的平臺。”眉山鄉宣傳委員、“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組織者劉建平告訴記者,目前鄉里有7名大學生村官,但大多數對農業種植一竅不通,鄉里投入了近5萬元,平整荒地,并組創“大學生村官創業園”。希望利用業余時間,定期組織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為他們授課、指導工作,增加他們的農業知識,便于他們與農戶交流,激發他們走進基層的熱情,為日后的駐村工作打好基礎。
眉山鄉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戴思容,在大學讀的是園藝專業。“這個創業園可以讓我們學以致用,能更好地將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戴思容說,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自己已經能熟練掌握一些種植技巧,這對以后的駐村工作會有很大幫助。
“在創業園里,這些大學生村官不止可以學到知識技術,還可以自由發揮,自主創業。”陳肖雄說,他們會根據不同的季節試驗種植不同的產品,培育品種。此外,大學生村官也可以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產品進行試驗種植,并將產品推廣到農戶中去。
“我們爭取以后每個村都有一個特色產品。”陳肖雄說,昨天他們試驗種植了9種蔬菜,包含芹菜、茼蒿、花菜、芥菜等多個優良品種。“我們計劃明年將創業園拓展至5畝地,希望更多有興趣有想法的人可以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