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正在接受治療。(由周游從北京傳回的圖片)
時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江西東鄉縣崗上積鎮前桂村的村民們忙碌在千畝良田的田間地頭,卻再也看不見那個朝夕相處了一年半,在他們口中稱為“能人”的大學生村官周游忙碌的身影。
而此時身患急性淋巴白血病(俗稱血癌)的周游正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與病魔抗爭,他是多么渴望能病愈康復重回前桂村,再為鄉親們服務,但無情的病魔卻讓他時刻面臨著死神的威脅。
扎根家鄉的優秀村官
4月4日,記者來到東鄉縣崗上積鎮前桂村采訪。前桂村主任王樣坤告訴記者,周游是東鄉縣城人,1988年出生。2010年,他畢業于湖南文理學院平面設計專業,并在廣東一家飼料生產公司做產品宣傳設計,月薪5000余元。同年10月,周游的母親不幸患直腸癌,回家照顧病重母親和想用自己所學知識為家鄉做點實事的想法,讓工作剛有起色的周游毅然放棄優厚待遇,回到家鄉。不久,他報考了家鄉的大學生村官考試,當上崗上積鎮前桂村支委。
崗上積鎮前桂村支書李成民介紹,該村有1965人,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周游是2011年下半年到職。為了盡快進入角色,他一邊做農村工作調查,一邊融入農村生活。他住在村委會,在村民家中搭飯,經常和村民聊家常,以此了解農民所想所盼,有空還幫村民干農活,逐漸成為村民們的朋友,大家都親切地叫他小周。周游的足跡遍及全村10個自然村。在對水渠走向、圍堤狀況、田地特性、村組公路作了深入調查后,對于村里的基本情況,周游心里有了一本“明細賬”。
通過實地調查,周游發現村里的農田灌溉很困難,制約了發展。村里的1600多畝水田僅靠艾家源水庫的灌渠灌溉。艾家源灌渠于1958年修建,長期以來從未大修,沿渠已出現多處崩塌,灌溉效率低下。每當農忙季節,特別是“雙搶”期間,村民經常因水源問題引發矛盾糾紛,甚至斗毆。30多年來,村里多次想修復灌渠,但因工程資金不足不得不放棄。對此,周游沿著灌渠實地察看多次,制定出修復方案。同時征求村支書意見,爭取到七萬元項目資金,修好一條寬約兩米、長約兩公里的灌渠,解決了水田的灌溉。為此,村民都夸贊周游為群眾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實事。
李成民對記者說:“村里環境復雜,天晴就干,下雨就澇,防洪搶險任務重大。”2010年6月19日漲大水,有一半的村莊和田地被水淹沒。為徹底改變前桂村的舊面貌,爭取到園田化“小農水”工程項目,周游功不可沒。他雨天雪天到縣城跑相關部門,不知辛苦多少趟,遭遇閉門羹不知多少回,但從未放棄。目前,該項投資300多萬元的“小農水”工程從2013年開始已進行到一半。建成后,前桂村將“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連、路相通”舊貌換新顏。
“周游是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縣委組織部門兩年對他的考核都是優秀。他是村民致富的領頭雁,群眾口中的‘能人’。”李成民評價道。
村民口中的陽光男孩
前桂村當地村民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但多半是小棚蔬菜。周游經過實地調研,認為該村適合發展特色大棚蔬菜產業。在2012年春節農民工返鄉期間,周游走村串戶向村民提出自己的建議,拓寬致富渠道,先后有10余戶村民采納他的建議,擴大蔬菜種植規模。如今,該村大棚蔬菜種植成了村民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
聽說有記者來采訪,村民們都自發聚在石溪侯村小組69歲的侯冬生家中,大家七嘴八舌一致稱贊周游是個充滿活力有愛心的好后生。侯冬生說:“2011年我得胃癌動了手術,兩個孩子在福建福州、泉州打工,家里只有我和老伴,生活特別困難。周游見我臉色蒼白,身體虛弱,就帶著50斤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來慰問我,讓我非常感動。當時我以為是村委會送的,后來才知道是他自己掏的腰包,這孩子心地真好。”
艾家源村小組80歲的老黨員老村干部艾德意說:“周游經常幫扶村里的老黨員、老村干部和貧困戶,常常自己出錢帶著大米、面粉和食用油登門走訪。也送過我。記得有一天,村里的一位困難戶下午找他反映困難情況,恰巧他到縣里開會。回來得知情況后連夜自帶大米、面粉和食用油趕到那位困難戶家走訪,感動得老人熱淚盈眶。前年村里圍堤出現險段,周游半夜三更帶領群眾上圍堤抗洪搶險。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在哪里,這樣的年輕人真是難得。”
“我也得過他的幫助。他是個喜歡跟村民打成一片,征求村民意見,溫暖群眾有愛心的陽光男孩。聽說他病了,病得很重,我真想去看看他。”61歲的前桂村村民桂金貴滿懷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