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幫助弱勢群體、送書籍給貧困學校……對于在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滄水浦鎮寶林沖村擔任大學生村官的丁凱來說,盡管遠離大都市的繁華,沒有家人的噓寒問暖,但生活卻因為豐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動而充實、快樂。
2008年大學畢業后,丁凱如愿以償地成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但讓丁凱沒想到的是,這條她毅然選擇的道路剛開頭就遇到了困難。原來,丁凱從小生活在北方城市,對益陽方言一竅不通,這讓她一度成為“能聽會說的聾啞人”。為了盡快擺脫這一尷尬境地,她主動跟隨村干部下村走訪農戶,多聽、多記,漸漸的她能聽懂當地方言了,慢慢的她能與村民對話了。現如今的她,還曾被誤認為就是土生土長的益陽人。
有效地解決了語言障礙難題,就在她雄心滿志地想在農村這片廣袤土地大展拳腳時,又遭遇了現實的困惑。原來,大學期間,丁凱學的是心理咨詢專業,而這一專業在農村工作中她還沒有找到用武之地。
熱心而執著的丁凱并未因此氣餒,而是經常走訪周邊農戶,了解情況。她在一次走訪中發現,村里有很多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一些孩子變得孤僻,自閉。想到自己大學期間在流浪兒童救助中心幫助流浪兒童的經歷,一個念頭在丁凱腦中閃現:發動大學生村官戰友給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在得到村級小學老師的支持后,丁凱很快付諸實踐,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藍精靈之約”活動在花橋完小展開,并得到了大學生村官戰友們的積極響應。活動中,丁凱和戰友們通過心理游戲與孩子互動,幫助學校的44名留守兒童敞開心扉,感受團結和集體的力量。“藍精靈之約”也成了益陽地區大學生村官和留守兒童之間的一個長期約定。
擔任村官后,第一次志愿者活動的成功實踐帶給了丁凱無比的充實與快樂。此后,丁凱更是成了大學生村官群體中志愿服務活動的活躍分子,為了將志愿活動長期堅持下去丁凱與益陽市其他區縣大學村官戰友協商后,在益陽市紅十字會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益陽市大學生村官志愿服務隊。志愿服務隊成立初期,他們在益陽市紅十字會的幫扶下,在新華網新華微博的支持下,舉行了為期2天的“暖冬E行”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共為敬老院送去價值7870元的過冬物資。今年3月份,益陽大學生村官集體通過網絡微博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雷鋒書屋”活動,熱心又能干的丁凱成了這項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和各地網友聯系、去長沙募集書籍、將募集來的書籍整理成冊……丁凱樂此不疲地為“雷鋒書屋”活動而奔波。隨著雷鋒書屋的陸續建成,“微博筑夢?雷鋒書屋”活動也受社會各界媒體的廣泛關注,全國更多愛心網友、大學生村官戰友的積極支持與參與。《中國組織人事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扶貧雜志》、《大學生村官報》、《湖南日報》、益陽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宣傳報道,來自吉林、西藏、江西、北京、湖北、云南等11個省市的愛心網友、大學生村官戰友積極捐贈圖書,農業部新農村建設處、中國鐵道部政治宣傳部、新華網、農業出版社、北京馬昌營鎮、益陽市紅十字會等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截至5月,活動共募集書籍9000余冊,建成大學生村官雷鋒書屋2座,正在籌備創建3座,并得到江蘇金蟾數字公司的愛心捐贈,計劃于6月下旬在湖南益陽創建首個數字化移動電子雷鋒書屋。
“志愿者活動,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目前,丁凱正為“雷鋒書屋”活動的推進而忙碌著。正如丁凱常說的“選擇喜歡的,承擔選擇的”,這位來自內蒙古的女孩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承擔著自己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