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手指的方向是他租種的玉米地
“我市2008屆大學生村官楊凱在軍城辦事處撞河村搞起了特色土黑年豬養殖,采取原生態養殖方法,提高了豬肉的肉質和口感。目前,他創辦的養殖場還輻射到了梁家營鄉,并在北京平谷縣建起了300畝地的養殖場,所養殖的土黑豬肉打入了北京市場,成為我市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典范。”在近日召開的大學生村官工作座談會上,高碑店市大學生村官楊凱養殖土黑豬創業的事跡,引起參會人員高度關注。在這里,我們解讀楊凱的創業之路,對面臨最難就業季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對于那些受現實困惑的大學生村官、對于在當前全民創業熱潮中躍躍欲試的人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浪子”,回鄉當村官
初見楊凱,印象就是樸實不浮躁,這位生于1982年,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的村官,中學時代就是高碑店赫赫有名的人物。至今,他創造的高碑店中學生百米紀錄仍然在那里“獨孤求敗” 。他曾有機會當專業運動員,并進入清華大學預科班深造,無奈一次訓練中跟腱斷裂,讓他的夢戛然而止。轉而進入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專業學習,期間,他通過努力獲得多項體育運動證書,擔任健身教練、游泳救生員等等,大學生活已經能夠“自給自足”,2006年畢業后進入期貨業,到印度尼西亞做期貨生意,這位商海“浪子”贏得人生第一桶金。“掌握了期貨的基本知識,拼到最后拼的是體力,一個鍵敲下去就是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出入,還好我這個體育專業的畢業生體力方面有優勢。”楊凱調侃地說。
由于少年時生活在高碑店農村,楊凱對于“農村真苦、農民真窮、農業真危險”記憶猶深。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讀到華西村吳仁寶書記的事跡,讓他茅塞頓開,原來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有成功的范例。回農村成就一番事業,2008年,楊凱經過考試作為全國第一批大學生村官回到故鄉高碑店市。然而,現實又讓他困惑迷茫:在支部書記助理崗位上找不到工作抓手,不知道該干什么,也不知道該怎么干,大部分精力用在收發文件、撰寫材料甚至端茶倒水、接聽電話等日常瑣事上,“單身者”的孤獨寂寞感、“邊緣人”的失落壓抑感、“迷茫者”的挫折無能感、“局外人”的迷茫無助感時時壓抑著內心。“農村天地大有作為,可‘為’什么?怎么‘為’?”夜深人靜,楊凱捫心自問,“難道拋棄北京的生活,回鄉當村官就這樣混日子?不,絕不!”楊凱選擇了創業,依托大學生村官群體,組建大學生村官創業合作社,探索一條“突圍”之路。
創業,累并快樂著
創業的激情讓楊凱前所未有的興奮,可選擇創業的方向,又讓楊凱迷惘。如果脫離農村談創業就與當初回鄉干事業的理想背道而馳,如果僅僅是自己一個個體的成功,對于同樣存在困擾的大學生村官群體,有什么借鑒意義?楊凱下定決心,自己先行先試,闖出一條路后,吸納大學生村官加入,帶出一個大學生村官創業群體,建立產業鏈條進而帶動農民致富。
謀定而后動!2009年春節,楊凱到北京考察市場,一種特殊的豬肉吸引了他的目光。這種名為“黑六”的豬肉是北京首農集團開發的安全食品,當時售價每市斤168元。養黑豬,就是一條實現理想的捷徑。楊凱拜訪了國家北方山區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首席畜牧研究員鹿瑞麟,暢談了自己的創業理想,鹿研究員深受感染,拿出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華北土黑豬,并組織人員編寫可研報告,項目總投資200萬元,采用現代科技生態養豬技術,利用中草藥新技術調控生豬生產的全過程,到第三年達到出欄華北土黑豬10000頭的規模。
華北土黑豬采用散養方式,對于養殖場土壤的要求為“無害”,為了這兩個字,楊凱2009年5月間租下了梁北北洼40畝地,愣是三年沒“動作”,每年租金照拿,不進行耕作,就是為了把土壤中有害物質自然消化,給以后散養打好基礎。2012年,開始著手建設華北土黑豬良種繁育場,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農業項目資金投入大,見效慢,楊凱除了把原來賺的錢投進去,還抵押了三處住房,資金仍是捉襟見肘。之前,許多村官考取了公務員、事業單位,楊凱的父母原也希望他走這條路,可楊凱不為所動。“7·21”高碑店特大暴雨,在外地辦事兒的楊凱心急火燎地趕回豬場,車只能開到公路邊,楊凱顧不上拿雨具,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在泥水里,心想豬場地勢低洼,辛辛苦苦養的黑豬可別淹死了。等走到豬場墻外,聽見里面豬的歡叫聲,楊凱飛奔而去,原來,是黑豬們在水坑里游泳撒歡。楊凱撲通一聲跳進去,和心愛的黑豬們一起游起來,雨水、淚水在臉上交融在一起。就這樣,去年中秋節、春節兩次銷售,華北土黑豬在北京以及周邊縣市闖出了名頭。
創新,引領新模式
牛刀小試,就賺得盆足缽滿,楊凱并沒有滿足。在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上,楊凱談了創辦大學生村官創業合作社的想法,大學生村官群體里面,有各式各樣的人才,法律、財務、營銷等等,把這些力量整合起來,抱團創業,一定會獲得1+1>2的效應,眾多大學生村官會后紛紛要求加盟。
在楊凱的大學生村官創業合作社,有三個可供大學生村官選擇的模式。一是免費在華北土黑豬良種繁育場實習培訓后,由楊凱提供仔豬,大學生村官在自己所在鄉鎮、村建立養殖基地,育肥后經過嚴格的檢驗檢疫,由楊凱的公司收購。這些大學生村官可以向本轄區的農民推廣黑豬養殖技術,“干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干,幫著村民富”;二是,大學生村官建立區域銷售中心,公司授權其負責某個區域的營銷,公司提供華北土黑豬分割肉,視業績定崗位;適時開發雪雞、山羊以及綠色蔬菜等項目,以農場綠色產品展示餐廳的形式成立公司旗下的連鎖加盟飯店,在宣傳產品的同時又隨時解決了銷售問題,做到產、供、銷一條龍。三是,吸收財務、法律等專業的大學生村官,到公司參加管理,發揮他們的特長。
對于創業的艱辛,楊凱沒有多談。“幾年創業路,雖然遇到過很多困難,被不理解的村民罵過,被突發的事情急壞過,被復雜的問題困擾過,被辛苦的工作累趴過,但一路走來,我無怨無悔。我想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哪里都有就業創業的舞臺。但有一點必須坦言,無論做什么,要成功都必須付出艱辛和努力。”對于未來,楊凱有自己的想法,由于,這些大學生村官分散在高碑店13個鄉鎮辦事處,為便于統一管理,他建議上級成立大學生村官創業黨支部,統籌管理這些參與創業的大學生村官,讓黨建與創業同頻共振。 “大學生村官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黨的事業的接班人,一定要抓住黨給的這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膽實踐,勇于創業,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證明自己的膽識、魄力和能力,用給老百姓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書寫自己光輝的人生,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共產黨員,我可以振臂高呼:“農村不是滋生貧窮的土壤,而是可以孕育激情、實現夢想的地方,我愿意在這里扎根、干事、創業、永不停歇。”楊凱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