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體譽為“最美村官”的平泉縣黃土梁子鎮梁后村的村官王繼成,作為2012年五四青年節河北省僅有的兩名大學生村官代表,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0周年大會”。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五四青年節,作為大學生村官的代表,王繼成又受到了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的接見。“我的夢想就是和鄉親們在農村廣闊的天地間創出一番事業,農村可以說還是一塊處女地,有足夠的空間可以供有學識、能力和夢想的大學生來這里創業。”
2008年,就讀于衡水學院的王繼成即將面臨畢業,學習電子商務的他,老早就把未來的就業目標定為日新月異的電商行業。然而,一條新聞讓他的就業方向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度大轉彎。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農村人才流失造成農村工作缺乏人才支撐,加之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在這個社會大背景下,一項名為“大學生村官”的計劃應運而生。“老師鼓勵我報名參加,許多人都說如果當上了大學生村官,幾年后就會變成公務員,混個鐵飯碗。”王繼成說,這也許是許多申請者的初衷。
通過一番考試、培訓,王繼成如愿以償成為了我國第一批大學生村官。一個農村的孩子,放著城市的生活不過,又跑回了農村,許多人都很不理解。中國農村的鄉土傳統,使農村治理主要依靠家長制,宗族制和人情關系,為什么讓一個不是本村,不諳世事的年輕人,來干村官,許多人更不理解?“當時我去鄉里選人,要求只有一個,不要女的。”平泉縣黃土梁子鎮梁后村村主任楊海玉告訴記者,對于“大學生村官”到村里干什么,他也是一頭霧水,“當時就想男孩子來了省心,女孩子來了麻煩,也沒考慮其他的。”就這樣,王繼成被楊海玉帶回了梁后村,職務是村支部書記助理。到村任職的第一天,他就成了全村的“新聞人物”。為了盡快打開工作局面,王繼成積極融入角色,熟悉村情。和許多大學生村官的經歷一樣,村里工作先從打掃衛生,整理檔案入手。一有時間,王繼成就奔走在田間地頭,走訪村民,記下了全村所有農戶的聯系方式,還手繪了一張村莊示意圖,上面準確記載了每一戶村民的住址、耕地和林地的位置。沒多久,許多村民都認識了這位見面總笑臉相迎的“小王”。
梁后村是一個貧困村,這里的農民祖祖輩輩靠種地為生。“我是農民的兒子,用我的所學帶動大家共同創業致富是我最大的責任和愿望。”王繼成告訴記者,農民不是不想脫貧致富,而是不敢。“種糧食最穩當,但掙不上多少錢。農民也不敢拿著自己辛辛苦苦積攢多年的錢去搞創業,萬一賠錢了,日子就沒法過了。”因此,選好一個項目,趟出一條致富路,給村民起個帶頭作用,才能慢慢的改變農民對于創業的畏懼心理。
2008年的冬季,王繼成在縣內四處考察學習,認真求教,并結合縣情、鎮情、村情,確定了首個創業目標——發展食用菌。
創業之初,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資金短缺。面對家人的反對、朋友的質疑、群眾的不支持,他沒有放棄,整天奔走東借西湊。“許多人都說,老老實實在村里待上3年,考個公務員多好!我當時就想,如果每天就是打掃衛生、整理檔案、做會議記錄,利用清閑的時間準備公務員考試,那么我們到農村的3年時間不是白白浪費了嗎!所以我選擇了創業。”經過努力,在平泉縣委組織部和鎮里的協調下,王繼成貸款10萬元建起10畝食用菌園區。 2009年,王繼成種植的食用菌豐收了,全年盈利3萬元。村民們對他刮目相看,在他的帶領下,2010年,許多村民開始搞食用菌種植,并籌資近百萬元,建百畝食用菌園區1個,發展食用菌40萬盤袋,年總產值達150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收1500多元。2011年,梁后村村食用菌產業進一步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食用菌生產總量達到了60萬盤袋,年總產值實現200萬元,農民進一步增收。現在,他正謀劃建立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幫助農民拓寬銷售門路,保障持續增收。
勤奮努力、踏實肯干的王繼成不僅贏得了村民的認可,也得到大學生村官們的認可,他當選為大學生村官聯誼會秘書長。以大學生村官聯誼會為載體,他經常組織大學生村官學習、交流,還專門成立了法律服務隊和科技服務隊,為村民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