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獺兔,全身都是寶,它的皮是最好的工業皮料,價值很高,它的肉被譽為‘美容長壽’肉。”4月19日,佳縣興隆寺行政服務中心磨川村村委會主任助理曹慧玲,一邊給養殖場內的獺兔喂食,一邊向記者介紹說。
2010年,曹慧玲考上村官,被選聘在佳縣興隆寺服務中心磨川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看著群眾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我想用我所學的知識,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曹慧玲說出自己當初的想法。
因地制宜發展產業
上任伊始,經過一番調查研究,曹慧玲發現磨川村飼草豐富、氣候適宜、農村閑散勞動力多,非常適宜發展養殖業。曹慧玲算了一筆飼養賬,科學飼養獺兔,一只母兔一年可產仔6窩,每窩7到8只,一年可出售30只2.5公斤以上的商品兔,按市場平均價格每只80元計算,可賣2400元,除去一半飼養成本,至少可獲純利潤1000元。得出這個結論后,曹慧玲感到很欣喜,一下子有了一股使不完的精神勁兒。
2010年10月,曹慧玲參加了楊凌農高會,認真聆聽了3場專家報告,更加堅定了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獺兔養殖的信念。
回到村里,曹慧玲積極走訪了解,獲知很多村民有養兔的經驗,但不了解市場,怕擔風險,對發展新產業顧慮重重,于是曹慧玲帶頭創業。此時家人又開始擔心,如果3年村官合同期滿,女兒一事無成又欠下一大筆債,誰來償還?她遠在山西大同的丈夫能甘心來到這偏遠的地方支持她創業嗎?
“每個農戶養10只母兔,一年就能增收1萬元,這等于農戶抱了個金娃娃,還愁日子過不好嗎?”曹慧玲的認真和堅定打動了家人。她興致勃勃地規劃出3年3步走發展戰略:第一年初步建成養殖場,逐步完善配套設施;第二年出欄商品兔1.5萬只,發展養殖戶120余戶,實現年產值120萬元,形成規模效益;第三年拓展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兔肉初級加工。
2011年7月,曹慧玲聯合6戶村民一起承包土地,創辦了佳縣振福兔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了獺兔養殖業。
村官成了養兔高手
由于運輸路途遙遠,再加上對環境變化的不適應,最初引進的48只種兔接連死了8只。為了弄清兔子生病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曹慧玲幾乎天天呆在場棚不出來,不斷地觀察兔子,不停地翻書研究,悉心照料每一只種兔。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個月時間,她總結出一套飼養、防疫辦法,儼然成了一位養兔高手。
1個月后,186只小生命降生了,看著兔寶寶一天天長大,曹慧玲激動地流下眼淚。4個月后,第一批商品兔出欄,很快銷售一空,合作社賺到了“第一桶金”,合作社成員看到了發展的前景,信心大增。
如今,合作社由最初的48只種兔發展到現存欄能繁母兔400只,建成年出欄1.5萬只商品兔規模化獺兔養殖基地,實現年利潤45萬元。在曹慧玲的帶動下,磨川村已經有5戶農民開始發展規模養殖,還有一些村民主動到養殖場參觀學習,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一起搞獺兔養殖業。
曹慧玲向記者介紹,縣上非常支持大學生創辦企業,經縣委相關部門協調,她申請到50萬元貼息貸款。下一步,合作社準備采用“基地+社員+農戶”的生產模式,大力發展產業化養兔。為提高廣大養殖戶的飼養管理技術和經濟效益,基地將長期舉辦養兔技術培訓班,并優惠提供優質種兔、疫苗、藥物及相關兔用產品,全方位提供產、供、銷服務。曹慧玲興奮地說:“目前,我正在和包頭等地的兔肉批發市場主洽談,如果談成了,養殖場的兔子銷路就更廣了,農民們的日子也就越過越紅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