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縣通過建立三個保障、三項鍛煉、三類幫帶和三條渠道的“四個三”機制,有效形成大學生村官“待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流得動”良好局面。
落實三個保障,確保大學生村官“待得住”。一是組織保障。通過進行崗前集體談話,到崗后縣委組織部長定期談心、分管副部長和職能科室不定期隨訪隨談,及時掌握思想動態、解決實際困難,幫助他們堅定扎根基層理想信念。二是生活保障。實行與鄉鎮干部同等生活待遇、同等辦公條件、同等學習環境和同等社會保障的“四同”標準。今年已落實縣財政補助資金29.6萬元,全額發放相關補貼補助累計達45.4萬元,并給予參保養老、醫療、失業和生育等“四險”。三是機制保障。將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推行每日一則工作日志、每周一次工作打算、每旬一次工作匯報、每季度一篇心得體會、每半年一份調查報告和每年末一次履職考察的“六個一”考核評價機制,作為年度考核參考依據,并與評先評優掛鉤。
推行三項鍛煉,確保大學生村官“用得上”。一是亮崗履職。立足崗位實際,搭建大學生村官“亮崗履職”平臺,引導他們爭當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宣傳員”、農業生產“技術員”、民事糾紛“調解員”、扶貧濟困“幫護員”。二是跟班鍛煉。安排新到的大學生村官到鄉鎮黨政辦、信訪辦和民政辦等單位跟班學習,促進綜合協調、辦信接訪及服務群眾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加壓擔子。對條件具備的大學生村官,有選擇地安排兼任鄉鎮組織、宣傳、綜治和團委等干事,村文書和團支部第一書記等職務,為他們安排實打實的硬任務、重擔子。目前,全縣在崗的33 名大學生村官均經歷過3 個以上不同崗位的鍛煉,近年來,累計落實鍛煉崗位160多個,實現大學生村官歷練有機會、干事有舞臺。
持續三類幫帶,確保大學生村官“干得好”。一是管理幫帶。針對管理類崗位大學生村官,實行“掛鉤鄉鎮縣處級領導+鄉鎮領導+村主干”結對大學生村官制度,全縣共有94名各類導師實現對33名在崗大學生村官的結對幫帶。二是服務幫帶。針對服務類崗位大學生村官,根據所在村村情復雜或群眾工作量大實際,注重結對具有豐富群眾工作經驗的導師。今年建立的縣委群工部、縣民政局等單位分管領導結對服務類崗位大學生村官制度,切實提高了他們開展群眾工作的水平。三是創業幫帶。針對創業類的大學生村官,注重結對企業家和技術能人。通過聘請銷售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和畜牧水產專家與創業大學生村官蔣承偉結對,有效提高了其產品營銷能力和養兔科學化水平。
拓寬三條渠道,確保大學生村官“流得動”。一是擇優推介一批。探索建立考核期滿優秀大學生村官充實黨政機關制度,全縣已有37名進入黨政機關,占總數的71.2%。二是競選留任一批。將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兩委”的重要來源,積極引導他們參與競選。今年共有16名當選為村“兩委”成員,占在崗總數的48.5%,其中,村黨支部書記1名、副書記11名,村委會副主任1名,交叉任職1名。三是創業帶動一批。通過科學安排創業大學生村官分工,強化幫帶指導,積極爭取資金、技術和用地等支持,培育創業典型。今年已為大學生村官蔣承偉創業協調爭取團省委“千名大學生創業扶持計劃”創業基金1萬元、小額貸款貼息和郵儲銀行小額貸款5萬元,其創建的總投資50萬元、占地8畝的“陵百兔業養殖場”現已落成,養殖規模達8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