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云南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李德昌家
    2020-02-28 10:27: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帆 徐元鋒  
    1

    鄉村干部報網
    微信公眾號

    鄉村干部報網
    官方微博

      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習近平

      峰巒疊嶂,陽光穿透層云,灑在洱海如鏡的湖面上。一股清澈的溪流從腳下石板涌出,漫過灘涂和水柳,歡快向前,會它千頃澄碧。和風如訴,身邊有塊金字勒石: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

      2015年1月2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里與當地干部合影,并留下殷殷囑托:“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

      當年,習近平總書記沿著湖邊小道,信步來到古生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聊民情、談生產、問生計。五年了,李德昌還保持著家中陳設如故——鄉愁小院里,時不時有游人來訪,那塊白族扎染還靜靜鋪在藤桌上。

      “洱海更清了,鄉愁更濃了。”笑迎記者,李德昌開門見山。

      治污筑防線,湖濱綠蔥蘢

      “這幾年整治力度很大,收污水、拆違建、修綠道,都是真刀實槍地干,大家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洱海越來越清,快趕上我們小時候了。”

      李德昌家門口,一條六七米寬的“洱海綠道”即將完工。綠道偎著洱海,恰好位于距離湖岸線15米的“綠線”上。

      “這幾年整治力度很大,收污水、拆違建、修綠道,都是真刀實槍地干,大家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洱海越來越清,快趕上我們小時候了。”李德昌說,以前有些房子蓋到湖邊上,污水進湖防不勝防,這條環湖綠道是給洱海“透氣”呢!

      熊英力覺得老李形容得貼切,作為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長,他指給記者看:瀝青路面往下,是功能完備的管網。“綠道是洱海治污最后一道防線。”

      綠道外側,是綠意蔥蘢的湖濱。記者下到湖邊,參差的水草可見根部,小魚群游穿梭。水面上,野鴨子和紅嘴鷗嬉戲。綠道內側,一塊人工濕地施工已近尾聲,種下大青樹、滇樸、蘆葦、狗牙根等本土草木。

      熊英力說:“為突出生態功能,我們特意‘去景觀化’。”

      2016年11月,云南省“采取斷然措施,開啟搶救模式”治理洱海,大理白族自治州隨后在洱海流域展開“七大行動”。“三線劃定”成為強力舉措,其中“綠線”以內的各類建筑全部拆除,對涉及的1806戶居民實施生態搬遷。而“洱海綠道”就是這條“綠線”的“變現”,全長129公里,2019年完成50公里。

      在村里走走,路遇張四萍正忙活。她伸著頭四處打量,不放過路邊、旮旯里的每片垃圾,用網兜撈起溝渠里的落葉。張四萍是古生村的保潔員,每月能拿補助1600元。“現在是廢水全收、垃圾不亂丟,你看村里多干凈!”

      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

      “我家院落被稱為‘鄉愁小院’,總書記夸贊接地氣。幾撥人想租去搞經營,被我爸懟回去了。我也覺得,丟了鄉愁就像丟了魂。”

      “突突突”,李品紅發動公交車,匆匆中斷了記者采訪。

      “要發車了,晚一分鐘都不行。”他大聲向記者解釋,一溜煙開走了。

      李品紅是隔壁村的村民,半年前投資40萬元買了輛巴士車,和妻子承包下古生村到大理古城北門之間的公交線路,全程要半個小時。如今,每天有10輛公交車往返古城和古生村。

      “總書記跟我們說,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古生村黨總支書記何橋坤介紹說,村里現在有完善的垃圾清運系統,公交出行便利,唱歌跳舞隨時,“公共服務變新了,傳統風貌卻更‘古’了。”

      這一點,李德昌的兒媳婦趙財紅感受很深。“我家院落被稱為‘鄉愁小院’,總書記夸贊接地氣。幾撥人想租去搞經營,被我爸懟回去了。我也覺得,丟了鄉愁就像丟了魂。”

      古生村有建于明代的福海寺、鳳鳴橋,建于清代的古戲臺、龍王廟,還有讓人留戀的傳統節慶和鄉土田園。村里人不管出去多久,一回來就能找到記憶中的家鄉。

      2016年以來,古生村實施民居建筑風貌整治,掛牌保護7戶古院落,一座座“三房一照壁”的白族傳統建筑,青瓦白墻,飛檐翹角,古意盎然。文物古跡修舊如舊,村中心300多年的大青樹也旺相了。

      游客在李德昌家的來訪冊上感嘆:在這里找到了久違的感覺!

      農文旅結合,古生村“新生”

      “如今古生村山更綠水更清,再借政策東風發展產業,不愁金山銀山。政府幫我們走‘農文旅結合’的路子,我覺得能行。”

      離公交車場不遠,就是古生村的兩大塊高效農業基地——2017年,兩家公司流轉了村里1200多畝土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每畝每年給村民上千元租金。

      古生村人均8分地,長期以來種的是水稻、烤煙、大蒜和蔬菜。為嚴格控制洱海面源污染,觀光農業、綠色食品的概念和組織方式,改變著這個上千年歷史的傳統村落。

      土地流轉后,村民閑不住,廣開增收門路。有的去古城和大理、昆明打工,干旅游、搞餐飲、賣服裝;有的組織施工隊,在附近村子承攬建房和環保工程;有的留在村里發展,開客棧或者做手工刺繡……

      李家的老鄰居、52歲的何利成開起“聆海佳園”客棧,這是村里目前唯一一家客棧。

      何利成的創業經歷,和洱海的命運休戚相關。1996年,洱海首次大面積暴發藍藻,當地取締機動打魚船,何利成的漁船成了擺設;2003年藍藻再次暴發,按照退田、退塘、退房的要求,何利成承包魚塘告終。而這次“三線劃定”,他家的客棧拆了190多平方米,原來的前臺,后撤到廚房位置,客房從9間減到7間。

      但何利成對這次整治感受不同,反而覺得環境好有利于客棧長遠發展。兒子何曉航放棄了在大理旅游集團的工作,回來接手客棧,新增網絡訂房,還瞄準大城市的老年人來休閑長居的市場。

      一年多前,李德昌在外地經商的兒子李銀東也回到了村里,經營起白族特色手工藝品。“如今古生村山更綠水更清,再借政策東風發展產業,不愁金山銀山。政府幫我們走‘農文旅結合’的路子,我覺得能行。”李銀東說。

     

    責編:車婧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第一区| 人看的www视频中文字幕|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伊人蕉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在线|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看的www视频中文字幕|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日日摸夜夜添无码AVA片| 人妻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冢本|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第一页|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中文字幕无码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在线观看免费中文视频|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 在线中文字幕播放| 在线天堂中文在线资源网|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国语字幕在线播放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爆操夜夜操天天操中文|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