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交的提案主要是關注如何傳承鄉村民間文化。”1月13日,省政協委員,廊坊市統計局副調研員、九三學社廊坊市委兼職副主委李志在駐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鄉村民間文化藝術帶有濃厚的鄉土和人文氣息,代表著農民淳樸敦厚、勤勞善良的價值觀,是農村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共同特點是起源于民間生活,最終形成濃厚的地方特色,如地方戲曲、民間歌舞、鄉村古樂、特色工藝、武術雜技等,深受廣大群眾喜愛。”李志委員說,農民是鄉村民間文化藝術的主要承載體,過去,不少農民以此為養家糊口的技藝而世代傳承。但如今,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許多優秀的傳統鄉村民間文化藝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李志委員認為,民間文化藝術在農村的缺位,也為諸如賭博、奢侈浪費等“不良文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如何弘揚優秀鄉村民間文化藝術,引導農民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助力鄉村振興,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她建議,要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營造濃厚的鄉村文化氛圍。同時,應當正確引導和扶持民間藝術,保持其原有特色與底蘊。精心打造各類民間群藝團體,提升農民文化素養和審美趣味。促進特色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拓寬民間藝人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