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全天候監控溫度和濕度的現代化大棚內,今年的草莓晶瑩飽滿,銷路很好。”樟樹市大橋街道松湖村村民王根寶說。近年來,樟樹市通過科技培訓、人才吸引、組建協會等方式大力培養新型農民,全面造就一支新型農業農村隊伍,致力于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如今的樟樹市,有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活躍在鄉間沃野,有力地激活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該市多渠道籌集資金,新建或改造了28個農業科技示范園、800多個村級科技示范點,并采取農業部門定點掛鉤培訓一批“園主”,通過“農民培訓+基地示范”的模式,向農民推廣新品種選擇、新技術應用和病蟲防治等農業技術,形成了農民主動要求學技術的局面。“每次市里農業局組織的講座我都去聽,雖然有些像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葉面化控藥噴施等技術聽不大懂,還要靠市里農技員給我指導甚至‘代勞’,但我每次聽總有收獲。”該市昌傅鎮蘭溪村村民陳國濤說,農民要跟上現代農業的步伐,農技培訓是最直接的方式。據統計,目前該市開展農技培訓64次,培養科技示范戶200余戶,影響輻射全市80%以上的農戶,其中90%以上的受訓農民掌握1至2項實用技術。
為了有效地吸引更多人才致力于發展農業,該市采取設立引進農業人才專項資金、“特崗計劃”等措施,引進涉農專業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從事農業工作,為培養新型農民拓寬來源。同時,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助等措施,吸引學習能力強的農民工返鄉務農創業,鼓勵市場經驗豐富的農民自主創業。近年來,該市涌現出了養豬大戶張桂生、養牛能手程洪根、養雞狀元簡春根等一大批種養大戶。截至目前,該市考核錄用招聘人才282名,大學生村官17名。在大學生村官中,有劉公廟鎮走村訪巷為農戶送農技知識的甘志強,有閣山鎮為村民參賽爭得援建家鄉橋的張希……這些優秀的大學生村官推動了農業新技術在農村的推廣和應用。劉公廟鎮大公村村支書劉自如說:“這群思維活躍的年輕人,將網絡融進了農業生產,讓我們這些‘老把式’轉變成信息時代的新型農民。”
此外,該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立各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為新型農民搭建起廣闊舞臺,促進現代農業規模經營和專業化發展。永泰鎮農產品流通協會是該鎮創業能人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成立的農村專業協會,現有會員20多人。每年年初,協會與江西其門堂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簽訂蔬菜種植合同,由公司負責為蔬菜種植戶免費提供良種、技術服務,協會則負責督促蔬菜種植戶分項落實種植面積,配合公司及時保質保量地收購蔬菜。今年,在該協會的協調下,其門堂公司與永泰鎮及周邊鄉鎮的1300多戶農戶簽下了“訂單”,每戶農民可從中增收800多元。據統計,目前我市已組建各類農民合作社249個,其中省級示范社8個,入社農戶2746戶,帶動農戶1.95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