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袋大米、50個口罩、145斤雞蛋、雞蛋降到2.5元一斤……這幾個數字,幾樣物品,都是馬貫貞老輩子教導兩個開養雞場的兒子給村里捐贈和為村里老百姓做的貢獻!
說起馬貫貞,最近在村里可出名了,今年76歲的馬貫貞成了村里的“模范父親”。然而幾個月前,馬貫貞還是村里出了名的“老上訪戶”,因某些歷史遺留問題,馬貫貞多次到市、鄉信訪部門反映問題。但自抗擊疫情以來,馬貫貞的態度卻發生了180度大轉變。“這還得從抗疫一開始說起”。談及自己的思想轉變,馬貫貞說,是“鄉、村干部的努力改變了我”。
看到村干部們從過年開始設卡口、吆喝村民戴口罩少出門、懸掛抗疫標語、宣傳紙,連續20多天,不分晝夜的站崗巡邏,很是心疼。“誰家沒有孩子,誰家不過年,誰家不愿意大冷天的暖暖和和在屋里看電視,嗑瓜子呀!”馬貫貞說。
在村里號召招募志愿者的時候,馬貫貞老輩子第一批報了名,可村干部念及他的年齡偏大,身體狀況,婉拒了他的請求,并表示感謝對村里抗疫工作的支持。
婉拒后,馬貫貞老輩子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讓他們去當志愿者,為村里出力。可讓倆兒子遭了難,兩個兒子都有規模以上養雞場,大兒子養肉雞,二兒子養蛋雞,都離不開人呀。馬貫貞“氣憤”的說“好好好,你們忙,養肉雞,養蛋雞也是老百姓所需,那你們好好養,不過要給村里降價銷售,還要給村里站崗的捐東西”。兩個兒子相視一笑,“聽爹的,咱們不出力,總得出錢吧,給村里做點兒貢獻”。
在鄉機關干部及馬家莊村“兩委”干部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馬貫貞”式兒的人物不斷涌現,為村里出物,出力,整個村里呈現出安靜、祥和的氣氛,這為打贏抗疫阻擊戰提供了良好的民心基礎。